全祖望
南皋见予甬上耆旧集中所录钱侍御帝里篇而叹赏不置即和其作
琅琦江上无寸土,重趼归来泪如雨。侧身且作芦中行,冥飞频为弋者惊。
头颅出自鲛人室,剩馀一丝不我绝。莫道我身鸿毛轻,雄虹光照枯燐青。
扬雄符命那可读,高庙闻之鬼夜哭。不见茂陵秋芒芒,夜闻马嘶何处望。
嗟哉我家故栗里,回首徒伤急景驶。袖中尚有一卷书,我兄幕府之留馀。
十年以来长钳口,明夷于股更于肘。祗应投之九天门,天门詄荡白日昏。
与人家国良多事,一梦栩栩还起起。是谁读之叩钵催,染豪重吹九死灰。
谢翱方凤良俊物,呕出当年朱鸟血。
夜与谷林坐天目山房看月谈及倪文正公筑露台以种竹及以徽墨涂壁各林欣然思效之率尔有作
衣云阁外万竿竹,绝地累土高十寻。尚书于此著《儿易》,黄芽竞茁苍精吟。
梦吞三爻美东箭,老人犹自有童心。童心太古玄又玄,黝墨馀波四壁淋。
坐教三天都中贤太守,兼车十笏贡南金。歙溪石液愁竭泽,黄山松鬣嗟焚林。
方程夜共山鬼泣,风篁飒飒为之传哀音。通人好事成奇癖,而今但有荒邱岑。
竹耶墨耶双消沉,我过始宁泪满襟。昨宵山房看新月,庖羲一丸正在参。
危坡绝顶更如砥,古墙八面都成阴。龙飞凤舞远峰至,苍茫茸薄传寒砧。
酒阑为话平泉旧,主人不觉怀古深。顿拟高置此君座,空中卧听磨戛球琅琳。
研田残膏足挹注,黑云垂天清不淫。更须我撰火招词,追招尚书听素琴。
祗忧天目天光遮不见,老蟾漆黑空萧森。
再送临川先生于扬关神气困悴益甚然临别犹推蓬窗呼予者三良可伥也
天气是为魂,地气是为魄。斯人所濩持,仗此双丸力。
石亦有时剥,金亦有时消。何况七尺身,百忧所感挠。
所贵学道人,神明长舂融。诸艰不能折,垂老或愈充。
堂堂人中虎,梦周志未衰。颠毛虽种种,犹思奋惊雷。
谁知骥且老,渐看鱼已赪。乃缘小违沴,遂致大摧零。
北阙何迢迢,西风正发发。登车三回首,屏营不可别。
永怀姑射神,尸居养天和。尊生良有术,身孰与世多。
明杏园雅集图
有明开国后,宣庙始阳春。舂容太平乐,元气洽八垠。
庙堂多唱和,禁网无邅屯。三杨最镇静,鼎足调大钧。
二王长六官,耆德尤嶙峋。忠文真神师,正学长成均。
吉水负史才,宋金细讨论。有如阿阁凤,和声清不浑。
薰风濩玉烛,祥光生五云。试读杏园诗,丰采想垂绅。
燕闲写清娱,亦复念斯民。回忆钱侍郎,旁皇靖难辰。
满朝重足立,谁人不杜门。遭逢党禁解,白发光丝纶。
诸公韩富流,社稷之宝臣。牵连及词苑,同为东阁宾。
泰阶德星聚,馀事光斯文。其时已易世,履霜占初坤。
宣仁将谢政,潜伏有寺人。老成继沦丧,杏园俱蒙氛。
乃知日中昃,消息如转轮。彼哉其泰和,叨玷旧德群。
一幅好东绢,莫逃忠佞魂。翻羡锦衣子,亦以骥尾存。
宝岩看梅同靓渊
薄暮抵山麓,杳然探深冥。所困在曲磴,所通在神明。
暗香空中来,鼻观早泠泠。秉烛谛视之,鹿角交枝横。
微茫阴云里,下有寒谷冰。于焉验夜气,孰与旦画清。
山僧出肃客,漏下已二更。孤月尚未上,荒鸡尚未鸣。
独有梅花魂,随我入前楹。解衣慰窘步,屐齿俱含馨。
座有软脚酒,足以发诗情。山神夜传语,诘旦戒早晴。
在昔寒香翁,大节昭沧溟。故国之乔木,有光先中丞。
啮㰖看梅花,用晦毕馀生。可怜骆义乌,垂死莫知名。
我为阐潜德,遂足炳日星。惜㦲竿木吟,竟同落花零。
侵晓山雨过,渐见东荧荧。诸公俱熟睡,而我已独醒。
熹微看南枝,嫩湿增娉婷。披衣出上方,曳筇寻古亭。
荼甘不可作,寒碧委蔓荆。废翁亦仙去,梅花失主盟。
倒影浸溪碧,古心与天青。间以虬松枝,怒涛时崩腾。
谁其音嘹喨,遥知是仓庚。今年春事苦,花信以晚成。
黄钟踰九九,薄寒尚未盈。岂知万香雪,从此轩豁呈。
大雄与河渚,梅花夙擅称。邓尉亦其亚,篮舆吾并经。
东渡数云湖,累为魂梦萦。兹山尤密迩,洞天列户扃。
其南富橙橘,不下双洞庭。秋晚倘再来,饱看黄云平。
西村诸宿老,好句留馀铿。将无即梅花,瑰此宰官灵。
平生论诗法,雅不喜竟陵。独爱此一卷,莫以楚语听。
我诗惭高寄,薄奏下里声。归舟按玉笛,晚霞满江城。
题张艾亟斋手校汉隶释源后赠施六上含北亭
读书识字今可希,施郎死死忘其疲。六艺妙处足不朽,上函雅故通精微。
符山堂中大布衣,渺然古心追籀斯。七载寒窗校汉隶,欲以赤手报娄机。
卯柳桃菜纷谬误,我昔泛览多阙疑。二首六身岂易晓,一束二缝亦难稽。
五日之门历所诮,三豕之渡史莫釐。马尾虎穴充谈助,落笔茫茫空累唏。
吁嗟小学已废绝,我亦有目如雾迷。昔者襄阳近临川,署名犹为世所讥。
施即何处得此本,老眼恍然逢珠玑。符山遗书已四散,淮浦带草空离离。
神呵鬼护幸存此,一朝灵物得所归。巧偷豪夺世不少,尚其宝之防速飞。
钝夫观察巡视浙东海堤次日为元已屏去车从修禊兰亭真韵事也寄以二律 其一
双旌萧洒度东州,令节闲为兰上游。勾践社荒小草在,永和春老羽觞留。
山僧能指冬青穴,河女犹传夏统舟。记得明湖修闰事,曾陪高座比羊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