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九 萝卜

宋代朱熹

纷敷剪翠丛,津润擢玉本。寂寞病文园,吟馀得深龈。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十二 豆腐

宋代朱熹

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一 乳饼

宋代朱熹

清朝荐疏盘,乳钵有真味。不用精琼糜,无劳烂羊胃。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四 子姜

宋代朱熹

姜云能损心,此谤谁与雪。请论去秽功,神明看朝彻。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二 新笋

宋代朱熹

翛翛江上林,白日暗风雨。下有万玉虬,三冬卧寒土。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七

宋代朱熹

小草有贞性,托根寒涧幽。懦夫曾一嘬,感愤不能休。

同刘秀才宿见赠

唐代无可

浮云流水心,只是爱山林。共恨多年别,相逢一夜吟。

既能持苦节,勿谓少知音。忆就西池宿,月圆松竹深。

山中得刘秀才京书

唐代施肩吾

自笑家贫客到疏,满庭烟草不能锄。

今朝谁料三千里,忽得刘京一纸书。

送刘秀才南游

唐代齐己

南去谒诸侯,名山亦得游。便应寻瀑布,乘兴上岣嵝。

高鸟随云起,寒星向地流。相思应北望,天晚石桥头。

送刘秀才归江陵

唐代杜牧

綵服鲜华觐渚宫,鲈鱼新熟别江东。刘郎浦夜侵船月,宋玉亭春弄袖风。

落落精神终有立,飘飘才思杳无穷。谁人世上为金口,借取明时一荐雄。

题刘秀才新竹

唐代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追和刘秀野诗韵 其六

明代吴与弼

我思君子为,洪钧岂小补。化日舒以长,仁风被寰宇。

下视驩娱如,区区焉足数。安得千载人,谁知此心苦。

追和刘秀野诗韵 其三

明代吴与弼

莫春春服成,嬉游吾所爱。至哉浴沂心,斯言不下带。

浩荡六合间,彻视宁有碍。何事千载馀,兹境稀能会。

追和刘秀野诗韵 其七

明代吴与弼

王者大如何,乾元物资始。亭

追和刘秀野诗韵 其五

明代吴与弼

樗散竟奚为,无禽怜旧井。夙志成蹉跎,星流百年景。

俯仰起遐思,空嗟圣途永。闭关事微阳,残魂此其幸。

追和刘秀野诗韵 其十

明代吴与弼

人生何所贵,贵在为丈夫。古今表表者,脂韦岂良图。

风霜竹凌厉,冰雪梅清癯。壮志一少懈,焉足为有无。

追和刘秀野诗韵 其八

明代吴与弼

素心在丘壑,衡茅隐松萝。时访李邺侯,或亲郭橐驼。

空谷响樵唱,绿野喧农歌。暝然日之夕,不乐复如何。

古钓台歌送阮阅休美成沿檄浙东

宋代程俱

饿夫一往西山空,攫金胠箧清昼同。东方作矣事何若,玉柙未解裙襦中。

排肩炙手日卓午,暮夜掉臂日送西飞鸿。谓言冰壶不受污,正似马耳经东风。

我思一人,去我千载,乃在浙水之东富春濑。山嵚岖兮矗云汉,溪流喧豗白石乱。

濑声尽处万寻碧,蟠蜒蜿兮守斯人之故宅。旁人指山名钓台,下视九土氛黄埃。

投竿百犗何足道,直拂三珠挂瑶草。彼一人兮皎独立,清风为神冰为骨,佩琼蕤兮结明月。

纫蘅兰以荐枕兮,服龙渊之无缺。羊裘蒙茸溪水旁,大胜被衮升明堂。

刘秀发兵诛不道气,厌昆阳才一扫。登床抚腹坐太息,始信赤符非至宝。

君房素痴定不痴,致位鼎足何其危。阿谀顺旨腰领绝,安知直言身见杀。

我昔客新定,挂帆七里滩。整冠拜祠下,岩岩千仞层台巅。

神游八海极,彷佛聆其语,但觉万古松风寒。滔滔举世无不可,正自丧我非毋我。

严滩水清山翠微。贪廉懦立归来兮,奎蹄絮缝不可以久栖。

留题九江刘秀才西亭

宋代郭祥正

南出九江城,西下五老冈。倏然一径二三里,流水散漫桃花香。

桃花回环蔽深屋,犬吠游人人扣竹。青衣借问来何为,正是刘郎春酒熟。

刘郎不厌客,抚掌邀我曹。西亭有榻醉可卧,下临大江万顷之洪涛。

长帆出没送孤鸟,月飞不过哀猿嗥。

更爱双剑峰,正落南窗外。天公好仁不用武,太古光铓未磨淬。

谁怀邪佞心,见之胆应碎。淮山在天末,寒青亦相对。

微风时一来,松柏摇苍佩。顷刻神官驱黑龙,汹汹兴云变明晦。

地势虽高直可惊,酒行且止䏑休嘬。刘郎顾我笑,为言向苦悲。

阴晴非汝职,不醉将畴归。归来乎,频相过,西亭把酒共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