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

谒青州范天章

宋代张方平

剑横驴膊儒装陋,戟列台门霸府雄。喜似祢衡逢北海,直须雷焕辨南丰。

谬悠为说非今味,疏略言诗粗古风。更似贾生多叹息,闻公真赏胜吴公。

由校中秘书授徽倅道出金陵投留守吴公琚

宋代高似孙

四朝渥遇鬓微丝,多少恩荣世少知。

长乐花深春待宴,重华香暖夕论诗。

黄金籯满无心爱,古锦囊归有字奇。

一笑难陪珠履客,看临古帖对梅枝。

游齐山招提二首 其二

宋代刘定

忆上青萝磴,流年三十三。僧人头似雪,寺坦竹如蓝。

萧使登高石,吴公守隐岩。清风殊未远,咫尺看云岚。

次韵前人和许少卿见怀三首 其三

宋代赵抃

我守全吴公越东,宪台千里寄清风。何时共作同年会,烂饮狂歌三醉翁。

约吴公美裴季骖同赴会次前韵

宋代欧阳澈

伊谁汲井旋埋盆,喜见荷钱点浪纹。小立不妨人解佩,閒眠应有客书裙。

未饶灵运吟春草,端忆长庚醉暮云。顾我从容尚无躁,韩公何惜为三薰。

赴官唐安益帅吴公以诗宠行次韵为谢

宋代吕陶

二十年前许进趋,六科重沗荐论书。献言悟主惭明诏,乞禄还家得副车。

此日诗章形黼黻,当时匠手器轮舆。恩知最厚难图报,有意高贤一挽裾。

诏修两朝国史开局日史院赐筵首相吴公席上有作奉和原韵

宋代林希

调元台极贵,颁宴帝恩馀。昔副名山录,今裁史观书。

天心忧作者,国论属谁欤。寂寞怀铅客,容瞻相府车。

游雷氏园怀吴公德夫

宋代赵汝谠

城丘焕朝景,郊甸熙春阳。谁能不行游,及尔聊徜徉。

华栋敞中园,珍潭注方塘。惠风翼嘉殖,时鸟流音翔。

岂伊丹卉间,而有修干苍。靡迤既徐步,萦纡亦深藏。

忆与仁里亲,攀翻玩幽芳。抚迹已成故,斯人安可亡。

前洲起新涨,远岫收残光。凭槛久怅望,江云眇何长。

和吴公仲庶游海云寺

宋代张湍

海云真赏甲刀州,十里春光拂马头。花酒价高分宴乐,绮罗人好助风流。

出郊行旆从编俗,摸石居民事胜游。斜日欢心犹未足,藩侯归辔为迟留。

吴公立承事挽诗一首

宋代刘一止

脱蜕超然不可寻,了知胸次未宏深。智谋谁复如樗里,缓急惟思扣季心。

惊见丹炉无宿火,欲凭辽鹤问遗音。邦人岂识神仙事,竞挽丧车泪满襟。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二

宋代朱熹

三径莓苔昼掩关,君来问道却空还。从今蜡屐应无恙,有兴何妨再入山。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四

宋代朱熹

繁弦急管盛流传,清庙遗音久绝弦。欲识寥寥千古意,莫将新语勘尘编。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五

宋代朱熹

忆昔殊方久滞淫,年深归路始骎骎。傍人欲问箪瓢乐,理义谁知悦我心。

题吴公济风泉亭

宋代朱熹

涧谷居永久,高情未云酬。兹焉发天秘,始造寒岩幽。

上有茂树阴,下有清泉流。结亭倚苍峭,凿磴穷嵌丘。

翠壁自屏立,青藓亦环周。朅来憩永夏,凛若临清秋。

仰空韵笙竽,俯槛锵琳璆。幽听一以会,悠然与神谋。

遐哉超世心,暇日聊娱忧。笑问车马客,谁能淹此留。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三

宋代朱熹

盘翁别去久无书,可复因循自作疏。珍重寄声烦问讯,个中消息定何如。

谢吴公济菖蒲

宋代朱熹

翠羽纷披一尺长,带烟和雨过书堂。知君别有臞仙种,容易难教出洞房。

绝句

唐代吴公

去国投兹土,编茅隐旧踪。年年秋水上,独对数株松。

杂歌谣辞。苏小小歌

唐代温庭筠

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

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公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塘小江曲。

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韵

唐代刘禹锡

有事九龙庙,洁斋梵王祠。玉箫何时绝,碧树空凉飔.

吏散埃壒息,月高庭宇宜。重城肃穆闭,涧水潺湲时。

人稀夜复闲,虑静境亦随。缅怀断鳌足,凝想乘鸾姿。

朱明盛农节,膏泽方愆期。瞻言五灵瑞,能救百谷萎。

咿喔晨鸡鸣,阑干斗柄垂。修容谒神像,注意陈正词。

惊飙起泓泉,若调雷雨师。黑烟耸鳞甲,洒液如棼丝。

丰隆震天衢,列缺挥火旗。炎空忽凄紧,高溜悬绠縻。

生物已滂沛,湿云稍离披。丹霞启南陆,白水含东菑。

熙熙飞走适,蔼蔼草树滋。浮光动宫观,远思盈川坻。

吴公敏于政,谢守工为诗。商山有病客,言贺舒庞眉。

隋堤柳

唐代白居易

隋堤柳,

岁久年深尽衰朽。

风飘飘兮雨萧萧,

三株两株汴河口。

老枝病叶愁杀人,

曾经大业年中春。

大业年中炀天子,

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

绿阴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

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

应将此柳系龙舟。

紫髯郎将护锦缆,

青娥御史直迷楼。

海内财力此时竭,

舟中歌笑何日休?

上荒下困势不久,

宗社之危如缀旒。

炀天子,

自言福祚长无穷,

岂知皇子封酅公。

龙舟未过彭城阁,

义旗已入长安宫。

萧墙祸生人事变,

晏驾不得归秦中。

土坟数尺何处葬?

吴公台下多悲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

沙草和烟朝复暮。

后王何以鉴前王?

请看隋堤亡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