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

与丘克庄晚立瓜洲望京口诸山

元代徐贲

津头船发暮潮酣,楚水吴山思不堪。历问青山是何处,却从江北望江南。

吴山谣和铁雅先生首唱

元代夏溥

中兴过江笑诸人,三十二表哀老臣。倡和国事可斩桧,马上青衣竟何在。

采石未靖瓜洲惊,战功今乃归儒生。第一峰前谁立马,夜箭射血来帐下。

登吴山留题承天观

元代吴讷

满目尽楼台,路从山顶来。潮生沙岸没,云破海门开。

官舍笼鹅去,道人骑鹤回。题诗向何处,石壁扫苍苔。

赋梅竹轩寄太史杨公

元代吴当

湖上开轩接浪波,映阶梅竹更婆娑。润留翠黛春云合,寒入冰绡夜月多。

嘉实可供调鼎餗,长竿终自伴渔蓑。清风三径人如玉,越水吴山奈尔何。

水调歌头 江浙贡院

元代吴存

尺一九霄下,华发起江湖。西风吹我衣袂,八月过三吴。十五西湖月色,十八海门潮势,此景世间无。收入砚蜍滴,供我笔头枯。七十幅,五千字,日方晡。贝宫天网下罩,何患有遗珠。用我玉堂金马,不用清泉白石,真宰自乘除。长啸吴山顶,天阔雁行疏。

真州送别悦希云

元代惟则

欲别不别重相携,别思已逐寒云飞。飞云一去不可得,千村万落明斜晖。

回头望吴山,满目青依依。亦如送我望我去,立尽风烟未忍归。

与邓叔宾兄弟叔侄以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鸐分韵送三吴山人游龙虎山兼简江左诸师友

元代危素

萝风吹萧萧,筠露净洒洒。明霞结晴曦,晓色晃相射。

手指双璚英,一去青山下。迢迢凤麟洲,云气浩如泻。

寄谢山中人,离情若为写。

吕尊师画三茅观梅藤为图号曰二老走笔赋之

元代危素

三茅观头老梅树,梅边更有长藤古。谁持此画江西来,大瀛海中吕道士。

藤枯一似蛟龙县,梅瘦饱受冰霜缠。柯支不逐浮世换,根柢直与扶桑连。

传闻茅盈亲手植,坐使草木皆成仙。宋朝渡江一百年,世人不到吴山巅。

岂知二物阅兴废,及见渤澥成桑田。战争揖让等黄土,展卷血泪何涟涟。

秋日怀大瀛海吕尊师 其二

元代危素

寄书已到三茅观,四月君归定得看。楚水吴山一千里,可无消息报平安。

游翠云关和吴山人

元代危素

白云回绕翠云关,吾辈登临乐意閒。树拂微烟秋淡淡,港通晴瀑夜潺潺。

悲风卷地虎坐石,黑气贯天龙在山。老衲平生不迎客,避人深入竹林间。

高房山画

元代王士熙

吴山重叠粉团高,有客晨兴洒墨毫。百两真珠难买得,越峰压倒涌金涛。

钱塘春感六首 其三

元代王逢

周南风俗汉衣冠,五色云中忆驻銮。璎珞桧高藏白兽,蕊珠花发降文鸾。

河通织女机丝湿,雨歇巫娥翠黛寒。满地吴山谁洒泪,一江春水独凭阑。

过丘以敬管句吴山别业

元代王逢

梓潼祠畔敞林扉,隐隐鸡声落翠微。铜篆解将还省署,银鱼忘却挂朝衣。

石崖溜雨藤根白,篱落缘云瓠子肥。想见秋风遂高隐,中原野马正狂飞。

游吴山紫阳庵

元代萨都剌

天风吹我登鳌峰,大山小山石玲珑。赤霞日烘紫玛瑙,白露夜滴青芙蓉。

飘绡云起穿石屋,石上凉风吹紫竹。挂冠何日赋《归来》,煮茗篝灯洞中宿。

送王郎还钱塘

元代萨都剌

王郎会我丹阳郭,归兴钱塘不可留。北固雪晴山出画,西湖春动水明楼。

草生湘浦行人远,日落吴山故国愁。安得与君二三月,买花沽酒醉红舟。

吴山女道士

元代萨都剌

不见辽东丁令威,旧游城郭昔人非。镜中春去青鸾老,华表山空白鹤归。

石竹泪乾斑雨在,玉箫声断綵云飞。洞门花落无人扫,独坐苍苔补道衣。

题烟江叠嶂图

元代王恽

楚水吴山万里秋,风帆吹饱北来舟。应怜满眼新亭客,空对江山双泪流。

菩萨蛮 寄江西米理问信父 天下同文

元代卢挚

市桥烟柳春如画。小楼明月吴山下。把酒听君歌。可人良夜何。旧游新梦断。月落西江远。江上数峰青。寄声徐孺亭。

赠子瞻 其二

宋代徐积

翰林岂特文章工,赤心白日相贯通。先与吴人除二凶,次与吴田谋常丰。

乃与徒役开西湖,狭者使广塞者除。溉田不知几万夫,其田立变为膏腴。

世世可知无旱枯,吴人衣食常有馀。有馀之人善可趣,官司亦可省刑诛。

无穷之利谁与俱,前有白傅后有苏。翰林如此能成务,吴人叩额呼为父。

未知何处立生祠,定是吴山行坐处。翰林却过淮之东,无人不看眉阳公。

玉堂气貌将以恭,又到南城寻老农。仍使尊中酒不空,玉泉最好白醅醲。

便将玉水倾喉咙,须臾醉倒无忧翁。老翁虽醉不敢迂,记得杭州三事书。

欲毗舜智皋陶谟,事防沮隔有所拘。翰林此说若行诸,圣朝惠泽可大敷。

譬如雷雨动天衢,旷然霈然而廓如。无分草木与虫鱼,一时奋振皆沾濡。

满堂饮酒尽欢娱,更无一人泣向隅。老农虽然无所逋,愿同众口齐欢呼。

生查子(浙江)

宋代吴礼之

吴山与越山,相对摩今古。袅缆浙江亭,回首西兴渡。

区区名利人,无分香闺住。匆遽促征鞍,又入临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