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晦

依韵和裴如晦秋怀

宋代梅尧臣

老叶已足蠹,风振犹在柯。

高高低低声,切切感我多。

不念四散飞,尖圆竞相磨。

当兹思再春,宛然同俟河。

莫惊衡山雁,莫问洞庭波。

徒闻汉武帝,独有横汾歌。

答裴如晦

宋代梅尧臣

怀我歌我辞,乃知行子倦。

音虽彼妙发,想若此可见。

歌竟夜灯青,野窗鸣湿霰。

仿佛闻孤鸿,飞急应有羡。

和如晦二首 其二

宋代陈襄

一别瀛山岁未期,三州声称已齐飞。欲将吏事文经术,独恐迂儒取世讥。

和如晦二首 其一

宋代陈襄

俱为泽国朱轓守,同是冰厅白首郎。且喜朝廷忧外寄,故从书府辍班扬。

简如晦

宋代陈襄

登阁始闻公府荐,出轓俄拥使旌随。

无人不说南徐守,儒雅风流独一时。

和子直闻运使兵部驻节京口寄呈如晦

宋代陈襄

南徐新政焕秋阳,九日登临喜觞。

送酒客寻方外士,观风人是省中郎。

千家弦管闻谣俗,万顷湖山入燕堂。

使节未归深有意,欲疏泾渎利吴艎。

和如晦二首

宋代陈襄

俱为泽国未朱轓守,同是冰听白首郎。

且喜朝廷忧外寄,故从书府辍班扬。

和如晦桃杏

宋代陈襄

一色胚红染露柯,谁哉安石旧岩阿。

自嗟老大无心赏,不及流莺管顾多。

和桃花因戏如晦

宋代陈襄

颜色已饶丹杏蕊,馨香不减雪梅疏。

自从移入青阳观,前度刘郎记得无。

同高叔不愚如晦饮再次韵二首

宋代陈造

诗老掀髯吟掉头,红妆间坐眼波秋。

快倾良夕如渑酒,宛是当时锁燕楼。

想有疎帘窥白下,可无急鼓衮伊州。

凭君更晚刘师命,宽破三年烂漫游。

灵台家兄古镜歌

唐代薛逢

一尺圆潭深黑色,篆文如丝人不识。耕夫云住赫连城,

赫连城下亲耕得。镜上磨莹一月馀,日中渐见菱花舒。

金膏洗拭鉎涩尽,黑云吐出新蟾蜍。人言此是千年物,

百鬼闻之形暗栗,玉匣曾经龙照来,岂宜更鉴农夫质。

有时霹雳半夜惊,窗中飞电如晦明。盘龙鳞胀玉匣溢,

牙爪触风时有声。耕夫不解珍灵异,翻惧赫连神作祟。

十千卖与灵台兄,百丈灵湫坐中至。溢匣水色如玉倾,

儿童不敢窥泓澄。寒光照人近不得,坐愁雷电湫中生。

吾兄吾兄须爱惜,将来慎勿虚抛掷。兴云致雨会有时,

莫遣红妆秽灵迹。

题龙瑞观兼呈徐尊师

唐代方干

或雨或云常不定,地灵云雨自无时。世人莫识神方字,

仙鸟偏栖药树枝。远壑度年如晦暝,阴溪入夏有凌澌。

此中唯有师知我,未得寻师即梦师。

七爱诗。房杜二相国(玄龄、如晦)

唐代皮日休

吾爱房与杜,贫贱共联步。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

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务。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

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辅。黄阁三十年,清风一万古。

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

粤吾少有志,敢蹑前贤路。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凄凄

唐代韩偓

深将宠辱齐,往往亦凄凄。白日知丹抱,青云有旧蹊。

嗜咸凌鲁济,恶洁助泾泥。风雨今如晦,堪怜报晓鸡。

次韵唐觐送姜应明谒新昌杜簿

宋代苏辙

夫子虽穷气浩然,轻蓑短笠傲江天。

薄游到处唯耽酒,归去无心苦问田。

泮上讲官殊不俗,山中老簿亦疑仙。

相従未足还辞去,欲向曹溪更问禅。

〈姜如晦方作岭外之行。

岁暮怀人诗七首 其五

近现代张鸿

王郎善言哀,平居常戚戚。忧周嫠忘纬,吊稽赋闻笛。

世变正多事,君子自失职。风雨昼如晦,鸡呜警魂魄。

燕山亭 春阴

清代张慎仪

不是雨天,不是晴天,只是天低如晦。谢了杏花,又谢樱花,花事尚余有几。

莺燕无声,惟有个、鹁鸠声碎。引企。见修塔茂林,苍烟浓起。

镇日料峭东风,使游屐游骢,都无兴致。抛毬约爽,斗草会闲,怎耐此时情味。

一酒一琴,聊伴我、海棠树底。感喟。近薄暮、又将雨矣。

古诗

清代汪中

孤鸟云际游,感君慕高义。千里远托身,苦言精力敝。

烈风吹箐林,月黑夜如晦。东西咫尺迷,倏忽两相弃。

稻粱岂不悦,因缘耻自致。委心托君宇,羽毛日䩌悴。

孤鸿乐中野,众鸟憎气类。众鸟自光荣,孤鸿安足忌。

次东乡雨夜枕上口占二首 其二

明代郭之奇

黯黯侵魂点,愔愔入耳声。那堪如晦刻,庭树复鸡鸣。

立春日风雪如晦漫望有感 其五

明代郭之奇

江外诸峰变玉山,林烟半出俟春还。碧水未解严冬色,青帝依然独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