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唐代李端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

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贷布怜宁与,无金命未通。王陵固似戆,郭最遂非雄。

敛板辞群彦,回车访老农。咏诗怀洛下,送客忆山东。

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羸将卫玠比,冷共邺侯同。

草舍才遮雨,荆窗不碍风。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

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

少壮矜齐德,高年觉宋聋。寓书先论懒,读易反求蒙。

昔慕能鸣雁,今怜半死桐。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

赤叶翻藤架,黄花盖菊丛。聊将呈匠伯,今已学愚公。

奉和元丞侍从游南城别业

唐代李端

垂朱领孙子,从宴在池塘。献寿回龟顾,和羹跃鲤香。

高松先草晚,平石助泉凉。馀橘期相及,门生有陆郎。

戏赠韩判官绅卿

唐代李端

少寻道士居嵩岭,晚事高僧住沃洲。齿发未知何处老,

身名且被外人愁。欲随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园在虎丘。

独怪子猷缘掌马,雪时不肯更乘舟。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唐代李端

暮雨风吹尽,东池一夜凉。伏流回弱荇,明月入垂杨。

石竹闲开碧,蔷薇暗吐黄。倚琴看鹤舞,摇扇引桐香。

旧笋方辞箨,新莲未满房。林幽花晚发,地远草先长。

抚枕愁华鬓,凭栏想故乡。露馀清汉直,云卷白榆行。

惊鹊仍依树,游鱼不过梁。系舟偏忆戴,炊黍愿期张。

末路还思借,前恩讵敢忘。从来叔夜懒,非是接舆狂。

众病婴公干,群忧集孝璋。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

和张尹忆东篱菊

唐代李端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

忆故山赠司空曙

唐代李端

汉主金门正召才,马卿多病自迟回。旧山暂别老将至,

芳草欲阑归去来。云在高天风会起,年如流水日长催。

知君素有栖禅意,岁晏蓬门迟尔开。

赠何兆

唐代李端

文章似扬马,风骨又清羸。江汉君犹在,英灵信未衰。

江上逢柳中庸

唐代李端

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星沉岭上人行早,

月过湖西鹤唳稀。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

今来唯有禅心在,乡路翻成向翠微。

重送郑宥归蜀因寄何兆

唐代李端

黄花西上路何如,青壁连天雁亦疏。

为报长卿休涤器,汉家思见茂陵书。

与道者别

唐代李端

闻说沧溟今已浅,何当白鹤更归来。

旧师唯有先生在,忍见门人掩泪回。

宿石涧店闻妇人哭

唐代李端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

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

长门怨(一作长信宫)

唐代李端

金壶漏尽禁门开,飞燕昭阳侍寝回。

随分独眠秋殿里,遥闻语笑自天来。

忆友怀野寺旧居(一作答司空文明怀野寺旧居)

唐代李端

自嫌野性共人疏,忆向西林更结庐。

寄谢山阴许都讲,昨来频得远公书。

听夜雨寄卢纶

唐代李端

暮雨萧条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

闻君此夜东林宿,听得荷池几番声。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唐代李端

野寺寻春花已迟,背岩惟有两三枝。

明朝携酒犹堪醉,为报春风且莫吹。

中峰居喜见苗发

唐代李端

自得中峰住,深林亦闭关。经秋无客到,入夜有僧还。

暗涧泉声小,荒冈树影闲。高窗不可望,星月满空山。

赠道士

唐代李端

姓氏不书高士传,形神自得逸人风。已传花洞将秦接,

更指茅山与蜀通。懒说岁年齐绛老,甘为乡曲号涪翁。

终朝卖卜无人识,敝服徒行入市中。

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

唐代李端

高门有才子,能履古人踪。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

田园忽归去,车马杳难逢。废巷临秋水,支颐向暮峰。

行鱼避杨柳,惊鸭触芙蓉。石窦红泉细,山桥紫菜重。

凤雏终食竹,鹤侣暂巢松。愿接烟霞赏,羁离计不从。

奉送宋中丞使河源

唐代李端

东周遣戍役,才子欲离群。部领河源去,悠悠陇水分。

笳声悲塞草,马首渡关云。辛苦逢炎热,何时及汉军。

都亭驿送郭判官之幽州幕府

唐代李端

幕府参戎事,承明伏奏归。都亭使者出,杯酒故人违。

细雨沾官骑,轻风拂客衣。还从大夫后,吾党亦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