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噩

与单丈仲温话旧

清代李宪噩

春阴连晓冷凄其,荒墅偎炉醉此卮。凋谢亲朋还剩几?飘零家室更依谁?

壮心销灭浑相似,早岁嬉游不可追。非是雨多留客住,旧情除却莫能知。

过天门县,留示县尹匡淑辰

清代李宪噩

南游浩荡杳乡关,尚有故人江汉闲。卧病孤舟不相遇,片帆竟过天门山。

四月八日,忆少年城中旧游

清代李宪噩

城外青青垄麦低,春衣初换怯凉飔。隔林箫鼓溪头晚,始是先生放学时。

渡黄河

清代李宪噩

我行大梁道,日夕黄河渡。河水浩漫漫,故乡在何处?

风起广沙岸,烟昏远野树。孤舟乘危波,惝恍不敢顾。

游子杳天末,谁识南荒路?

王熙甫见寄其师叔白哀词,单菱浦为之序,感酬短句,及示菱浦及东斋诸同学

清代李宪噩

谐情自有偶,不属钗与裙。继志自有后,不必儿与孙。

丈夫奋一世,要使百世闻。生或应其声,死或传其神。

斯人谁不死?死身不死人。妻子相环哭,但思返其魂。

魂返宁有术?道在灵不泯。孰能重斯道?千载生如新。

煌煌古圣训,朋友列五伦。

南山寻张道士,晚宿柳家村

清代李宪噩

杖策寻道友,晨起登陇阪。海日晓苍凉,云山冬偃蹇。

渐觉怪石多,时随幽涧转。隔溪问樵人,叩户惊仙犬。

法侣喜逢迎,道言复开展。暂访情已移,少别日又晚。

烟际村落昏,谷口钟磬远。却投山南峰,峰峰夕阳满。

潍县访韩公复,出吟樱桃园,追寻不遇作

清代李宪噩

公复先生城南住,驱马东寻铁牛渡。剥啄空林门不开,牧童指与樱桃树。

原头一径八烟微,每日先生扶醉归。村村落照不知处,红叶满山秋雁飞。

春日怀旧

清代李宪噩

去者已冥冥,来者复营营。鸟鸣春树巅,端居忽复惊。

欢娱尚不足,何况忧患并。新悲有余念,往迹无留形。

对此应觞酒,当风聊自倾。所得保冲襟,了此今古情。

登伏波岩

清代李宪噩

危岩耀城端,杰阁临江湄。停桡一登览,凭槛周思维。

栋甍戢鳞次,帆橹排云差。南眺及百粤,北顾倾九疑。

萧条雨方收,激烈风犹吹。感叹升沈迹,缅渺今昔悲。

气集形万象,物化凭二仪。藐躬将安恃?名绩庶可垂?

五载游岭表,一棹归海涯。朅来阅江山,俯仰惭须眉。

伏波去千岁,巍巍有新祠。

瘗骡

清代李宪噩

灵蠢虽异性,造化本同理。乘气各有生,茫茫竟何恃?

一朝生气尽,形骸共当委。有骡在中厩,买自西山市。

家贫不食粟,瘦骨崚嶒起。前月燕南行,病侄羁千里。

雨雪哉奔驰,早夜恣鞭捶。游子竟不还,罢骡亦归死。

敝帷适相资,畚锸老省视。逮物岂能仁,中情自难已。

念彼跋涉力,瘗之北园里。园中鸟雀喧,寒林薄短晷。

物生宁罔觉,嗟人乃如此。

甲午秋日,同王新亭、颖叔再游大珠山

清代李宪噩

时愤偶不遣,迹寓情遂滞。岩穴求故心,悠然复忘世。

理杖追前贤,握手仍夙契。入谷闻松声,临壑见崖势。

清泉穿石底,奇峰表天际。海堧自阴淡,霜野转明丽。

犬吠秋涧响,樵归远林霁。萧条有余欢,宠辱谁能计?

祷雨

清代李宪噩

道人伐鼓钟,田父共瞻拜。里神殊非古,小民乃忻戴。

蚩蚩竭愚诚,洋洋或如在。嗟余徇田庐,稼穑固攸赖。

草枯豆苗稀,孰测青冥外。出门望平野,寥天动云旆。

挽歌

清代李宪噩

村边高岭岭头路,亲戚送我远郊去。四山风雨春冥冥,今夜断魂宿何处?

野棠花发柳含烟,又是清明寒食天。一闭元庐无晓日,坟头新草自年年。

雨后入城,晚复归,南村道中 其一

清代李宪噩

宿雨疏欲歇,四山滞朝雾。野风吹草衣,策蹇下寒渡。

数峰入杳茫,微辨前溪树。有人驱犊来,叱向远烟去。

岑溪悲叔白七首 其三 钟氏园

清代李宪噩

钟家池馆好风光,万里偏知结客场。独自寻来还寂寞,竹闲蛮鸟断人肠。

送张阳扶佐庄使君幕校士河南

清代李宪噩

富儿重安居,贫士轻远游。衣食苟不充,奔迸宁得休?

前年游稷下,将母住齐州。母卒始归葬,暂一省林邱。

本无置锥地,故乡安可留?今当涉河洛,但为妻子谋。

出门瞰春光,碧草千里愁。故人重话别,清酒持满瓯。

洛中何郁郁,龙门带伊流。圣贤生其间,遗迹应独求。

行行蹑中岳,崇高物象收。素襟谅宏达,登览旷悠悠。

使君方爱才,重士千金酬。士声嗟已靡,古道少复由。

虽不当其位,可以佐旁搜。所贵在明义,坎壈岂足忧?

西石

清代李宪噩

愚性在林谷,所遇即佳赏。一石虽云孤,探索罗殊象。

七月七日,与子乔会岑诗人于钟氏园,分韵得十蒸,去年叔白有此会

清代李宪噩

新欢意方接,旧感慨已兴。复此双星节,秋云霭然蒸。

石径聊独游,山亭亦共登。览彼红惢异,俯兹碧池澄。

吾弟幸休暇,政简庶有徵?胡为激长恸,往迹不可仍。

岑溪悲叔白七首 其四 易使桥

清代李宪噩

江上思归折柳条,夕阳山畔雨潇潇。清歌进酒人何在?肠断春城易使桥。

喜雨

清代李宪噩

沈云滞轻雨,迍邅不肯下。倏尔飘菊丛,殷然响瓜架。

稍繁独起听,才密遽云罢。冥冥疑有凭,斟酌向中夜。

田父携斗酒,日久会茅舍。好雨虽不多,聊足润䆉稏。

明朝好种麦,东田叱双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