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林季仲
平生丘壑自相於,幽意悠然入画图。
好向溪边石矶上,羊裘披我作狂奴。
宋代:
林季仲
堂堂体貌照簪缨,天与君王佐太平。
拭眼待看萧相国,举杯且属谢宣城。
花间未听歌声彻,笛里先催别恨生。
说与邦人休卧辙,过家闻欲趁清明。
宋代:
林季仲
南郭先生卧病余,瘦如骐骥服盐车。
厌尝漆叶青黏散,旋理司空城旦书。
长陌欲登秋色薄,一樽相对鬓毛疏。
晋江波与温江接,消息频传双鲤鱼。
宋代:
林季仲
时时去弄老莱衣,也似何蕃岁一归。
相送江头无一语,寸心遥与白云飞。
宋代:
林季仲
我与真歇师,同年五十八。
对之竟颓然,百事付华发。
买舟系篱傍,一日来告别。
挽之不肯留,径山演法切。
佛法果何如,请师为指诀。
俯首无一言,苦欲相泯灭。
余漫述所闻,此法本无缺。
山河连大地,鸟兽暨鱼鳖。
抽至一蠛蠓,中含大千阔。
试即此身求,万象皆森列。
声色臭味等,六根能剖决。
阿谁使之然,未可计巧拙。
盍亦返故乡,子细自披抉。
当有无价珍,终身用不彻。
胡为浪驰走,千里访名刹。
环立广坐下,觑人摇辅颊。
譬如坐海底,巨浸从头没。
反问岸上人,觅水济我渴。
师闻抵掌笑,却道我饶舌。
径山堂未开,居士法先说。
儒生玩韦编,贝叶师所阅。
两家相诟病,久矣互侵伐。
孰如吾二人,一见意轩豁。
纵谈这个事,回出言词末。
古人知造车。不较出门辙。
看谁到长安,宁论胡与粤。
因书问答语,聊以赠真歇。
去去亦何之,千水涵一月。
宋代:
林季仲
大江推月上层霄,夜色分人此最饶。
乡国未成千里梦,海门又捲五更潮。
宋代:
林季仲
卧听泉声似雨声,直愁泥滑马难行。
世间疑事多如许,千百年来谁与明。
宋代:
林季仲
万壑千岸簇马蹄,羞将尘鬓照清溪。
晚云带雨东风急,无数飞花过竹西。
宋代:
林季仲
梦破初惊枕簟秋,懒思身世独搔头。
山禽强欲知人事,叶底移时语未休。
宋代:
林季仲
晚溪飞出小桥斜,流水萦迂带落花。
生怕人来问时事,杖藜聊复过僧家。
宋代:
林季仲
閒居正怕门庭杂,学道仍嫌歧路多。
仲蔚当时开一迳,问渠初意果如何。
宋代:
林季仲
高居占得野塘横,竹迳逃蹊取次成。
宿霭半兼朱户溼,好山长傍晚窗明。
风吹酒面春情渺,月落诗肠夜味清。
今日主人归定否,试听枝上子规声。
宋代:
林季仲
尊酒相逢海一涯,娟娟妙月照人衣。
重来时节君须记,流水桃花鱼正肥。
宋代:
林季仲
寻胜权舆自天姥,芒鞋踏遍春山雨。
要得山如磊落人,纷纷拳石何足数。
忽逢一柱插天寒,形貌最尊疑父祖。
群峰往往皆儿孙。环列膝前仍俯伛。
我忧穹昊欲撑柱,莫笑杞人心独苦。
伊谁有力能致之,大庇苍生使安堵。
宋代:
林季仲
风俗日云薄,典刑终未泯。
请看列女传,今有柳夫人。
色养金章贵,褒封钿轴新。
凄凉板舆路,却见小梅春。
宋代:
林季仲
新诗寄我五年前,读向寒窗倍黯然。
自古伊优多得志,如君疏直竟谁惟。
去凶何愧如行父,深底那知中咸宣。
游世若为能远过,试收清泪问苍天。
宋代:
林季仲
曾将句读授儿童,记得何侯待我隆。
肯闢高堂舍孙宝,定知贤室赞张忠。
兰陔未遂三山养,霜树俄惊一夜风。
汤沐追封他日事,哀荣应在泪痕中。
宋代:
林季仲
书戟森森转水湄,草堂颜色带恩私。
乱离海上多簪绂,槃礴风前卸马羁。
醉帽半敧花近眼,赓歌间发墨翻池。
诸公明日朝天去,且为南阳借杜诗。
宋代:
林季仲
一枝炯炯照人寒,绝似溪桥立马看。
只恐春风解相怨,漏他消息入毫端。
宋代:
林季仲
君家多隐德,自昔赋閒居。
不用毛锥子,甘乘下泽车。
李衡千树橘,范琰一园蔬。
夫妇仍同穴,乱离谁似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