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逸

郑仲升挽诗

宋代林希逸

西轩同舍日,开爽莫如君。健笔疑淹笔,方巾似艾巾。

壮年嗟斗粟,老日味羹芹。邻里交游尽,伤心宿草坟。

赵通判挽诗 其一

宋代林希逸

世守祗儒术,才优奏最频。官终半刺史,孝事两家亲。

长葛碑仍在,甘棠爱尚新。赵公陂上下,遥想泣遗民。

赵通判挽诗 其二

宋代林希逸

碎剧更尝久,跻攀鬓已皤。题舆嗟命啬,制锦得名多。

铭好传千载,梁摧付一窠。书丹惭钝笔,回恻甚于苏。

山长陈刚父

宋代林希逸

名在江湖久,青袍鬓已霜。苕人师凿齿,莲幕客君房。

甫为思芹去,还遭撼树伤。清朝公道厄,埋骨竟凄凉。

山长陈刚父 其二

宋代林希逸

君本轻场屋,何心第太常。吟姿如岛瘦,直性似萧刚。

已恨婵娟误,争知禅化忙。功名虽有命,诗在莫俱亡。

百七弟挽诗

宋代林希逸

我嗟孤日早,汝亦守偏亲。爱甚于诸季,年多似一轮。

家虽老去足,身苦病来频。卜穴何时定,伤心历四春。

刘殿讲大卿

宋代林希逸

涉世风波恶,收身岁月长。再三持簜节,八十侍华光。

边入筹如蔡,民怀惠有棠。两朝凡几奏,书不与人亡。

刘殿讲大卿 其二

宋代林希逸

已分黄冠老,犹为白发卿。登朝耆寿俊,圣学缉光明。

盛德兼和介,高怀了死生。柯山仙窟宅,笙鹤定相迎。

吴理卿挽诗 其一

宋代林希逸

风骨相期众,才名为底穷。策虽高似董,位却劣于洪。

没世臣卿少,他年史笔公。赐诗宸训在,无愧是清忠。

吴理卿挽诗 其二

宋代林希逸

二纪中年废,清时晚岁收。如斯封马鬣,谩尔跨鳌头。

雅度人何忤,虚名世浪仇。论交思少日,文会饮榕楼。

吴理卿挽诗 其三

宋代林希逸

白首同收召,追随仅一冬。公由卿出使,我去掖为农。

上节归曾见,携琴愿莫从。伤心湖水外,石兽倚长松。

郑令人

宋代林希逸

具眼翁求婿,齐眉老耐贫。年如绛甲子,贤比鲍夫人。

守诫居官舍,持经识幻身。亲邻恩意厚,谁不泪沾巾。

陈橘山挽诗 其一

宋代林希逸

昔侍先师席,西轩笔研同。晚为莲社客,私号橘山翁。

内景经谁授,还丹诀自通。仙班催底急,吟此望方蓬。

陈橘山挽诗 其二

宋代林希逸

数亩园虽小,斋居却有楼。木奴居半许,果子亦多收。

閒日长趺坐,晴时间出游。自君之去矣,遥望只增愁。

郑子诚挽诗 其一

宋代林希逸

执经师席下,于我是庚兄。袖手尘中老,灰心世上名。

杖藜行竟日,杯酒度平生。终始交情在,无人解索铭。

六月十日晚饮呼行祖共吸荷杯

宋代林希逸

寂寂长閒日,炎炎酷暑时。纳凉惟竹共,对酒得蔬宜。

韭嫩须新剪,菰甜要旋丝。荷杯时一吸,聊与小孙嬉。

溪桥作

宋代林希逸

闻说溪流涨,看来势渐停。云笼山际白,水没野畦青。

旱久知天悔,祠多诧佛灵。老农忧雨过,四望尚冥冥。

游孤青作

宋代林希逸

野水茫茫去,渔歌远远听。醉酣觞大白,乘兴棹孤青。

明月长如此,浮云不暂停。拜经遗趾在,谁与拾残萤。

李斛峰尚书挽诗 其一

宋代林希逸

公擢端平第,祥开日下云。乾坤钟直气,星斗瑞斯文。

出处关时运,更尝厌俗氛。白头需旧学,何事靳吾君。

李斛峰尚书挽诗 其二

宋代林希逸

论著千年计,崎岖二纪馀。人多仇直疏,公不羡除书。

曳履归何晚,仪图事竟虚。早知天许啬,恨不守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