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还

荆轲刺秦王

两汉刘向 编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秦武阳一作:秦舞阳)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唐代李白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灵岩 其一

宋代吴栻

三齐何处古丛林,石作门阑岱岳阴。云暗鸡鸣川谷浅,月明龟吐水泉深。

未须赞叹袈裟铁,且可归依世界金。弹指上方还一梦,梦中聊续去年吟。

和王夷仲咏施粥

宋代吴芾

伊昔岂无旱,赫日流金石。

伊昔岂无水,巨浸连天白。

未若去岁风,飘忽几终夕。

时方属新秋,稻子半黄赤。

倏然卷地来,一扫不遗力。

但觉田亩空,不见仓箱积。

余祸及吾民,来春有饥色。

巡门粥妻子,不足充贵籴。

往往成流离,有家归不得。

我方还里闾,正值此艰厄。

有心怀拯救,不寐欲通昔。

念无捐廪人,此意空愤激。

民饥犹己饥,吾宁忍独食。

作糜倒瓶粟,恨不及九百。

纠合族与隣,乐从有吾叔。

岂但一时利,永作他年额。

要令里中人,自此长饱德。

虽或有凶年,不复更他适。

郑罕与宋乐,未足为匹敌。

施厚报必丰,会须看他日。

和陈泽民见寄

宋代吴芾

长年扰扰走红尘,今日方还自在身。

行处湖光侵杖履,坐来山色照我巾。

敢希寄傲陶元亮,且学躬耕郑子真。

犹恐风烟劳顾揖,未能终日作閒人。

杂兴十首

宋代刘克庄

何止才疏亦命悭,暮年身世寄田间。

望尘早不游金谷,投笔今难戌玉关。

日祷泥龙晴自若,昼骑秧马夕方还。

跳丸只了东西走,不道能苍壮士颜。

次韵子由召伯埭见别三首

宋代秦观

青荧灯火照深更,逐客舟航冷似冰。

到处故应山作主,随方还有月为朋。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籝

唐代陆龟蒙

金刀劈翠筠,织似波文斜。制作自野老,携持伴山娃。

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争歌调笑曲,日暮方还家。

寄信州张使君

唐代贯休

水坛柽殿地含烟,领鹤行吟积翠间。数阁凉飔终日去,

满怀明月上方还。时来自有鹓鸾识,道在从如草木闲。

唯羡灵溪贤太守,一麾清坐似深山。

镇海楼送刘职方还留都

明代黎民怀

江流空阔楚天回,万树秋声绕吹台。百代繁华何处问,登高今见大夫才。

弘治三年秋七月喜雨有作 其四

明代庄昶

旱到双泉也半春,四方还有桔槔民。而今有饭家家饱,才满峰头活水人。

武夷送吴元瀚还莆

明代徐熥

日日看山住翠微,虹桥宴罢各将归。几时再买重游棹,三载方还旧钓矶。

囊橐只携丹诀去,梦魂犹带白云飞。别君不用绨袍赠,玉女新裁五色衣。

依韵和丁元珍寄张圣民及序

宋代梅尧臣

平生天下友,常以道义求。

良朋既我遘,没齿无怨尤。

向来六七辈,非可取次俦。

议论吐肝胆,慷慨从窜投。

上能同所乐,下能同所忧。

出处乃一致,颜色无媚媮。

诗书每博约,文酒时献酬。

其间最达者,今已问喘牛。

我如沟中断,不入刀斧锼。

未忍舍素业,笔墨老更遒。

岂愿学葛藟,柔弱附彼樛。

但慕张平子,闲居吟四愁。

譬若种香兰,幸勿忧臭莸。

顾兹发向衰,仕路行将休。

自甘贫贱死,肯作儿女羞。

夷齐何其清,尚饿不食周。

末途逢元珍,果然知品流。

当时守南方,非是寡筭筹。

城空无一兵,有智欲谁诹。

直令韩彭处,奚所施善谋。

在法责固深,屈辱凡几秋。

无人一引手,落穽穷更幽。

乃以诗战我,摐摐排利矛。

用以以击少,左旋而右抽。

困蹙全夺气,奔降且无由。

孰意吾晚节,获奉君子游。

宴屡接其席,行屡接其輈。

遂使西归航,岸泊独淹留。

张侯喜闻馆,坐久月影收。

烛尽继以薪,夜分方还舟。

自古贤与愚,一一为冢丘。

定知不可免,安用计短修。

会须举杯杓,亦莫忘歌讴。

次韵和允中送觉师

宋代沈辽

心在白云居,逍遥谁复如。从来机事少,终与俗情疏。

师已脱敝屣,吾方还故庐。他年若相见,应更老渠渠。

辞白宾客归后寄

唐代姚合

千骑红旗不可攀,水头独立暮方还。

家人怪我浑如病,尊酒休倾笔砚间。

陈文忠公挽诗

清代郑孝胥

韬庵功名士,文字兴不浅。少年负盛望,腾跃至贵显。

中间忽垂翼,在野久偃蹇。六十方还朝,乃复丁国变。

仓皇作遗老,耄及志未展。一生若三世,老眼差自遣。

石交惟黄斋,极意为论辩。何至抑忍堪,相轻似微褊。

其诗必可传,五言晚尤善。和章兼细楷,重叠盈箧衍。

衔悲检残墨,驹隙馀一泫。

志怀 其三

明代贺一弘

风花片片落衣斑,独倚萧墙看晚山。远渚睡鸥閒自稳,高林飞鸟倦方还。

送李幼章

宋代姚勉

梁间呢呢燕将雏,林中栌栌反哺乌。

君前舍羹颍谷子,橐中寘箪翳桑夫。

五年得金方还养,有妇有妇愁秋胡。

士生志大虽江湖,不堪回首飞云孤。

伏雌扊扅且未率,占鹊日日于及晡。

箧中莱衣幸可看,腰下何必印若苏。

因君归去长嗟吁,君有母遗我独无。

为亲负米今已矣,落日恸哭悲丘墟。

愿君升堂奉甘腴,毋使专美徐仲车。

晦日宴高氏林亭

唐代高绍

啸侣入山家,临春玩物华。葛弦调绿水,桂醑酌丹霞。

岸柳开新叶,庭梅落早花。兴洽林亭晚,方还倒载车。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

唐代李益

予本疏放士,瑼来非外矫。

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

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

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

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

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