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朱熹
门前三径长蒿莱,愧予慇勤千里来。校罢遗书却归去,此心元自不曾灰。
宋代:
朱熹
谓之情者无他思,只是吾心初动机。又把动时分析出,人当随发察其几。
宋代:
朱熹
乾坤极处无今古,道术多岐自短长。傥有新思还告我,不应无雁到衡阳。
宋代:
朱熹
为学常思唤此心,唤之能熟物难昏。才昏自觉中如失,猛省猛求明则存。
宋代:
朱熹
闻道黄杨山上头,千峰环抱百泉幽。羡君柱杖年年去,饱看人间万顷秋。
宋代:
朱熹
学在事时斯是理,盍于事上每寻思。但令下学功夫到,上达之机便自知。
宋代:
朱熹
一曲移舟采涧芹,市声只隔一江云。沙头唤渡人归晚,回首芦峰月一轮。
宋代:
朱熹
竦然敬立体斯存,容貌常如见大宾。此是圣门持守法,必须心在可为仁。
宋代:
朱熹
疾风吹雨满征衫,陆走川行两不堪。尘事萦人心事远,濯缨何必在江潭。
宋代:
朱熹
迟留访隐古祠旁,眼底樛松老更苍。山得吾侪应改观,坐无恶客自生凉。
宋代:
朱熹
虽云道本无形象,形象原因体认生。试验操存功熟后,隐然常觉在中明。
宋代:
朱熹
莫道惟危便为恶,只缘众欲起于形。常须急把理来救,亦要少从危处行。
宋代:
朱熹
如何物却能形道,只为皆存理一端。偶感斯川存动理,故言逝者可同观。
宋代:
朱熹
人因形异种私根,不道其初同一源。直自源头明说下,尽将父母属乾坤。
宋代:
朱熹
静思二五生人物,新者如源旧者流。流自东之源不息,始终聚散即斯求。
宋代:
朱熹
乾坤复姤互推移,动静之间起至微。终日敛襟看不足,其中圆处是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