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和人韵

宋代辛弃疾

老来筋力上山迟,过眼风光自崛奇。

拟放狂歌花已笑,正羞短发雪偏垂。

谿山能破几緉屐,风雨连催十二时。

且锁君诗怕飞去,从人唤我虎头痴。

鹧鸪天 其四 送人

宋代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乾。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西江月(赋丹桂)

宋代辛弃疾

宫粉厌涂娇额,浓妆要压秋花。西真人醉忆仙家。飞佩丹霞羽化。
十里芬芳未足,一亭风露先加。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永遇乐 其八 呈赵晋臣敷文

宋代辛弃疾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

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人道是,荒年谷。还又似,丰年玉。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

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问近来、风月几遍诗,三千轴。

宋代辛弃疾

身为参禅老,家因赴诏贫。

洞仙歌(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

宋代辛弃疾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分得清溪半篙水。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水调歌头 其六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

宋代辛弃疾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玉楼春(用韵答吴子似县尉)

宋代辛弃疾

君如九酝台粘盏。我似茅柴风味短。几时秋水美人来,长恐扁舟乘兴懒。
高怀自饮无人劝。马有青刍奴白饭。向来珠履玉簪人,颇觉斗量车载满。

清平乐 其四 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

宋代辛弃疾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纫兰结佩有同心。

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胸中不受一尘侵。

却怕灵均独醒。

汉宫春(即事)

宋代辛弃疾

行李溪头,有钓车茶具,曲几团蒲。儿童认得,前度过者篮舆。时时照影,甚此身、遍满江湖。怅野老,行歌不住,定堪与语难呼。
一自东篱摇落,问渊明岁晚,心赏何如。梅花正自不恶,曾有诗无。知翁止酒,待重教、莲社人沽。空怅望,风流已矣,江山特地愁予。

寿赵茂嘉郎中二首

宋代辛弃疾

玉色长身白首郎,当年麾节几甘棠。

力贫活物阴功大,未老垂车逸兴长。

久矣如今太公望,岿然真是鲁灵光。

朝廷正尔尊黄发,稳驾蒲轮觐玉皇。

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

宋代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

宋代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杏花天·牡丹昨夜方开遍

宋代辛弃疾

牡丹昨夜方开遍。毕竟是、今年春晚。荼付与薰风管。燕子忙时莺懒。多病起、日长人倦。不待得、酒阑歌散。副能得见茶瓯面。却早安排肠断。

同杜叔高祝彦集观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 其二

宋代辛弃疾

只要寻花子细看,不妨草草有杯盘。莫因红紫倾城色,却去摧残黑牡丹。

六么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侍亲东归吴中)

宋代辛弃疾

酒群花队,攀得短辕折。谁怜故山归梦,千里莼羹滑。便整松江一棹,点检能言鸭。故人欢接。醉怀双橘,堕地金圆醒时觉。
长喜刘郎马上,肯听诗书说。谁对叔子风流,直把曹刘压。更看君侯事业,不负平生学。离觞愁怯。送君归后,细写茶经煮香雪。

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时方阅拆红梅之舞,且有锡带之宠)

宋代辛弃疾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只用平时尊俎,弹压万貔貅。依旧钧天梦,玉殿东头。
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再用韵

宋代辛弃疾

欲把身心入太虚,要须勤着净工夫。

古人有句须参取,穷到今年锥也无。

水调歌头·文字觑天巧

宋代辛弃疾

文字觑天巧,亭榭定风流。平生丘壑,岁晚也作稻粱谋。五亩园中秀野,一水田将绿绕,?稏不胜秋。饭饱对花竹,可是便忘忧。吾老矣,探禹穴,欠东游。君家风月几许,白鸟去悠悠。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鬚不。更欲劝君酒,百尺卧高楼。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

宋代辛弃疾

当年负鼎去干汤,至味须参芍药芳。

岂是调羹双妙手,故教初发劝持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