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山

与雪如露坐看月遂过前涧观瀑布

清代叶元吉

空山坐遥夜,满目生幽情。邻家已闭户,人静山沈沈。

惊寒吠狂犬,涧谷声相应。却疑远客来,自启柴门迎。

门启月光入,照见南枝春。悠然写生意,不见氛埃生。

夜山寒亦睡,兀兀唤不醒。飞流溅襟袖,匹练当桥横。

支筇聊散步,履蹈音微腾。踏林碎寒玉,落叶乾有声。

人境并怛化,顾视都幽情。转厌尘市中,扰扰无时宁。

尹舜弼访我二泉书院诗以叙别

明代邵宝

七年离恨忽消除,更爱清言数起予。士品故从三代后,文章谁许六经馀。

春深水国舟还浅,夜静山斋榻又虚。欲问星槎何日返,庙廊新馆正渠渠。

静心堂

宋代史尧弼

曲士怀轩裳,铢寸较得失。

纷纭战宠辱,矛盾相撞抶。

大方惟达人,天游寄虚室。

卷舒傥由己,出处要无必。

时来作砭针,一起当疗疾。

时去收龙蛇,夭矫自超逸。

隐见了无碍,妙迹那可诘。

我公天人姿,宿有补天术。

心缘静见理,心静与天一。

当年风雨会,黄道宾出日。

乾坤方疮痍,涂炭入忧恤。

神锋指幽燕,酋领将斧鑕。

世数有长消,忽忽谢簪绂。

归来卧林薮,道自无伸屈。

庆堂示馀彦,亲洒银笔述。

聊遗郢人斤,千载斫妙质。

定应山水观,中与胸趣匹。

仰看衡云飞,云静山崪嵂。

俯盼湘流水,舟楫空荡潏。

可怜天东北,狼烟暗郁律。

神州见苍莽,悲风为萧瑟。

再拜愿有期,经纶勿韬郁。

天心酌民言,讼再调鼎实。

风霆驱八荒,游戏须一出。

题耿殿栋博士摄影集

近现代罗锦堂

曩昔文士多能医,方今医者多能文。能文之外又能艺,三难兼并为耿君。

君好摄影宿成癖,片石寸草皆所喜。我曾展卷作神游,万壑云烟生眼底。

大千居士愧不能,郎子静山差可比。怀此奇技有奇乐,情景交融难言说。

足迹踏遍大九洲,无限风光在一搦。

读书

宋代释契嵩

读书老何为,更读聊遮眼。此意虽等閒,高情寄无限。

错磨千古心,翻覆几忘饭。不知白云去,春静山中晚。

夏初临 初夏雨中同蒋丈静山泛湖

清代厉鹗

蘸就鱼天,搓成鸥雨,空濛拨擢迟迟。无数蘋花,轻香点破涟漪。

远风沿岸斜吹。湿青篷、谁弄参差。湖心亭柳,千条映波,才是愁时。

可怜春去,追送今朝,破除酒病,更斗枪旗。帘钉窗眼,曲游俊侣都非。

那不凄迷。放残阳、绿过桥西。记苏堤。衣香后船,柔栌枝枝。

宿永兴寺德公山楼

清代厉鹗

昏黑山雨歇,一径松烟蒙。微闻梅花气,吹落疏磬中。

讵惜夜履湿,宿处投支公。凭楼答人语,迥与云际同。

少选沈霭敛,俯听幽林风。明星忽三五,挂在殿角东。

短烛照春绿,夜静山逾空。观河悟众象,拂石期冥鸿。

神清了无梦,乱壑流何穷。焚香以达曙,兹焉悦微躬。

祝英台近 春游偶憩静山禅院

清代陈维崧

隔溪村,临水店,行处误偏好。趁寺寻钟,钟响冷于瀑。

粉梅才绽些儿,被谁烘坼,算晴色、朝来逾峭。

乱帆杳。一半消入烟中,空潭剧幽窅。小憩经房,无言只微笑。

此时正定吟魂,浦禽多事,又踏折、一枝烟筱。

送何郡博迁信宜尹

明代黎民表

初散槐阴市,还过岭峤东。地应邻合浦,人更美文翁。

县静山容媚,官廉海错丰。双凫难久滞,早见入丹枫。

杂咏 其二

明代张宁

蕉扇停挥白苧凉,摇琴未鼓竟先忘。绿杨风静山如画,人在清都白玉堂。

怀山堂诗赠医士

明代张宁

自是宾贤偶,由来治理宜。都将良相业,敛作上工医。

内鉴悬金匮,心田产玉芝。静山门下客,十病九怀思。

拟积雨辋川庄

明代徐熥

经旬梅雨自沉沉,灌木萧森起夕阴。泉过断桥归别涧,钟传古寺出空林。

闭门习静山中乐,晏坐焚香物外心。终日更无车马客,时从花坞听鸣禽。

望野

明代李梦阳

久静山容敛,秋凝野色凄。白云留绝巘,苍雾隔前溪。

吊陆静山

明代徐渭

独抱古人心,芳名动武林。高谈倾四座,一语重千金。

孝友传乡井,衣冠葬碧岑。空馀华表鹤,哀怨白云深。

南乡子 寿程静山

元代程文海

报道杏梢红。又报新添老令公。好个平章风月手,成功。画戟金钗各几重。七十未为翁。彭祖当时┺角童。家庆图中须着我,吾宗。岁岁年年

临江仙 以鸳鸯梅一盆寿程静山平章

元代程文海

千岁苍虬成玉树。江南江北孤芳。平生何处最闻香。五更江上路,几度月中霜。休笑梅兄今老大,年年青子双双。风流消得唤鸳鸯。和羹真个也,莫忘水云乡。

游隐静山

宋代梅尧臣

心存名山久,积岁未及游。

将过值风雨,路不通马牛。

丁壮四五人,篮轝时更休。

转谷逢烟火,下隰多田畴。

偃穟黄压亩,刈麻东盈丘。

始觉山门深,长松如腾虬。

直上百余尺,苍髯叶修修。

五峰迎人来,冷逼台殿秋。

石泉出云中,引入舍下流。

缘源至岩口,岩底鱼可钩。

天昏碧溪去,果熟青猿偷。

草树不尽识,自起诗人羞。

溅溅涧水浅,苒苒菖蒲稠。

菖蒲花已晚,菖蒲茸尚柔。

灵根采九节,试共野僧求。

逡巡能致之,衰疾无甚忧。

昔闻有释子,渡江用杯浮。

栖心向兹地,埋骨在林陬。

驳阴漏斜光,徒欲穷巅幽。

夜还南陵郭,几落猛虎喉。

达观禅师昙颖住隐静兰若或言自此猕猴散走不

宋代梅尧臣

隐静山中寺,猕猴往往过。

导师归以去,卢橘熟还多。

禅地宁求稀,居人切莫讹。

未尝嫌此物,任挂古松柯。

去腊隐静山僧寄榧树子十二本柏树子十四本种

宋代梅尧臣

棐柏移皆活,风霜不变青。

冢垣虽阒寂,田客每丁宁。

不待为书几,常流作鬼庭。

东边夹路少,更致傥能令。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

宋代梅尧臣

山有枇杷树,树多猕猴群。

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峰云。

随飚来溪口,石上起氤氲。

果熟猕猴去,自向瀑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