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枋

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三首

宋代阳枋

要路倦登临,渊明径好寻。

卷收名利帜,揭示圣贤心。

明使千家满,霜从两鬓侵。

逃空三峡客,属耳听蛩音。

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三首

宋代阳枋

自脱攀笼役,潜心克己私。

是求从此日,非莫问前时。

郡改山元在,江流石不移,

人心日澜倒,先觉仰扶持。

和夔州李约斋灯宵

宋代阳枋

蚕丛今岁看灯宵,可人只有峡中州。

白帝纶巾隐敌国,胜势蜀尾连吴头。

竹枝歌舞喧城市,春声泛鸥腊浮蚁。

府主山村耕稼心,挈客衔杯聊尔尔。

咿哑蛮唱杂隆冬,老者前导幼者从。

不贪嬉惰乐游治,只记时序还桑农。

村村蓑笠儿童队,桑上鸡声花底吠。

春归野烧雪初融,日上高峰寒早退。

生意著人人莫知,但见绿草生清凄。

雪戍坐敛荆江北,月华静照峨眉西。

此意洪濛不可道,张皇恐被人风恼。

酒浇象澦石无言,春不生荣冬不槁。

穿花燕曲弄繁弦,来寻故壘堂前。

呢喃似与游人语,今宵行乐宁徒然。

得贤千里只须一,大公方雨无他术。

厚地不填无底谷,万流岂涨沧溟溢。

我谈此语费形容,有似樵声个个同。

野蚕作蚕自缠缚,拈弄轻丝大巧中。

君不见邻女效颦人爱少,万目睽睽分丑好。

和黄循斋送景正辅户曹之夔三首

宋代阳枋

浅见论成败,先几烛是非。

端倪还眇眇,勋绩自巍巍。

学僻门常掩,诗枯毫懒挥。

何时住岩下,质问此心微。

和前人韵赋昌溪洞口

宋代阳枋

洞口天容黯,灵宫暂洁斋。

中宵轻霡霂,向晚卷云霾。

岩削苍璆璧,峰攒碧玉钗。

水花纷迸峡,石乳溜垂岩。

喷浪迟归舫,穿涛急去{上竹下泊换卑}。

布飞千丈直,屏立半空排。

木任岩藤束,花从涧草埋。

高猿枝袅袅,幽鸟韵喈喈。

亭午烟光冷,深春风色飁。

便疑与世隔,直与洞仙偕。

意得诗偏好,情间乐可涯。

寄言轩冕客,名利莫装怀。

和全父弟九华峰

宋代阳枋

舟子偏惊拍岸风,不论蜀艇与南郍。

片帆催落梅根渚,天际池山出九峰。

固城湖

宋代阳枋

溪平岸阔柳侵沙,泼泼游鳞弄月华。

柔橹数声深夜悄,渔人相唤隔芦葭。

癸守岁职儿桃源黄溪村居

宋代阳枋

贪看子舍筑溪滨,屈指除宵又及辰。

七八再逢新甲子,十三重记旧庚申。

一杯春酒红衰脸,四世斑衣悦老身。

爆竹声听桃洞晓,举家疑是避秦人。

过九江望风庐山雪一峰和全父弟韵

宋代阳枋

阻风桑落洲,悠然见庐山。

白雪满莲峰,皓矗九霄间。

新晴破积阴,天定豁开颜。

玩图仰斯人,怀古涕潸潸。

淮拟进扁舟,蹑屐登螺鬟。

饱谙风月归,庶几虚还。

癸守岁职儿桃源黄溪村居

宋代阳枋

今年爆竹楚江滨,别岁迎春仅隔辰。

小筑偏边聊尔尔,幽居心远自申申。

儿从豹变当斯世,我得鸥间着此身。

学易假年天若许,横书长作傍梅人。

癸未守岁

宋代阳枋

岁宜乡里守,杯共弟兄衔。

明日人相问,行年五十三。

过下花

宋代阳枋

迤衍鱼监地,清明花格天。

江平拖雾縠,山远带霜铅,

景好辄作画,心间连得篇。

泛舟随暮霭,明月冷浮川。

和陈提举喜雨

宋代阳枋

秋欢何繇达灏穹,秋成恐堕涉茫中。

五龙偃塞藏深庙,六佛慈悲会一宫。

帝勅名山诸沿闭,醮开太乙独函通。

应怜赤子车中鲋,为激西江遍处同。

和陈提举喜雨

宋代阳枋

周家重谷业陈王,天亦哀民求此方。

一雨如倾过众望,三登可卜见时昌。

固知福地长无歉,尤喜炎天预借凉。

耆老首为乡曲贺,唾成珠玉巧於装。

和陈希舜浊醪二首又次为谋深远之作一首

宋代阳枋

心地虚时来则受,德新要似汤盘又。

浊醪妙理少人知,所以伯禹恶旨酒。

和陈希舜浊醪二首又次为谋深远之作一首

宋代阳枋

几年龙技学勤劳,淮拟丰餐嗜炙肴。

庖刃如新惊岁晚,亦无蛙鳝荐松醪。

涪州北岩书院别王东卿归乐邑

宋代阳枋

雨前雨后山俱好,江瘦江肥水尽佳。

一见论心无久近,休言眼底各天涯。

赴大宁司理贽俞帅

宋代阳枋

见说三关息虎貔,风高白产卷旌旗。

擎天磔柱瞿唐险,保蜀夫模阵石奇。

誓出离山禽仲达,肯屯汉口学姜维。

枕戈心事闻鸡起,未必间眠听竹枝。

赴大宁司理贽俞帅

宋代阳枋

入手青衫愧壮颜,悠悠底事白云间。

有心文字几千卷,适意茅茨三两间。

可奈红尘飞白羽,不容黄叟卧青山。

欲从宁水成仙骨,趁得先生未出关。

赋赵守接竹引岩泉

宋代阳枋

冰丝实瑟无胶柱,事省庭空引泉注。

为有心随水色清,从教竹傍山腰去。

循除虢虢潺湲,华襟湛彻生灵根。

纵使婆深池自满,尚嫌鲤跃圆荷翻。

破除崖岸非落泊,虚室融融自出白。

通塞默知个里心,媸妍各付水中色。

自来道体如泉流,书夜不舍无春秋。

希音解人幽人听,世间俗俗耳徒箜篌。

沈沈夜永寒声出,宫商寡和鸣琮璧。

山高月冷天地空,寸地希夷无畛域。

架竹主人还记牢,山下出泉常不乾。

凡物不作名利贪,饮水曲肱心自甘。

时乞一瓯空煮茗,快读羲经井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