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德
水调歌头 幺叔来信告以事飞昆明,上空奇趣万千,笔所难尽,读竟成此
缥缈腾空起,振翼胜鲲鹏。分明锦里城廓,转瞬接苍穹。
不见广寒宫阙,惟有云涛似海,眼底过无穷。想见飞仙子,一笑探鸿蒙。
俗情涤,烟霞涌,夕阳红。八千远路,回首终觉祗朦胧。
宇宙茫茫无际,人世纷纷工幻,此事古今同。我欲乘风去,天外继游踪。
念奴娇 忠州白公祠废址怀古
彩云西坠,又黄昏,漫步先生祠侧。指点千年瞻仰地,惟有残墙欲裂。
野径无人,荒庭滴露,乱草凝春色。晚风吹过,空山一片明月。
诗笔曾动乾坤,长裘万丈,天下同寒热。每忆浔阳江上句,仿佛四弦幽咽。
藤管酒香,竹枝词苦,百世传风格。东坡杨柳,至今犹发新叶。
偶翻旧日影集感不能已走笔成此
少小喜摄影,照片日堆积。狭者才寸馀,阔者过一尺。
一自入中年,箧底久弃掷。何意此深宵,梦醒偶相忆。
披衣起燃灯,一一认旧迹。仿佛烟云过,百态纷然集。
忆昔少年时,天真复俊逸。方吟革命歌,忽入异乡籍。
黄帽红袖章,青山绿箬笠。忽忽三十年,故人各变易。
或云走天涯,终生不复聚。或云势态殊,相逢如不识。
或云起风波,婚变鸳鸯泣。或云遭劫难,夜月墓草碧。
苍狗幻白云,早岁何曾悉。唯此影集中,笑貌仍历历。
韶光逐水流,去去何太急。人生竟几何,陶侃分阴惜。
丈夫思自强,庸人坐叹息。珍重壮岁时,殷勤再努力。
父母二首 其一
吾父发如霜,吾母头已白。子曰不远游,而我长相别。
岂是忍相离,乃为生计迫。每每辞家时,双亲倚故宅。
瞩望何殷殷,满面苍苍色。中有依依情,隐忍说不得。
游子一回头,辄为动心魄。念此感不禁,辗转心恻恻。
父母二首 其二
客里冬又春,儿亦头渐白。梦中常还家,醒来云山隔。
及至还家时,匆匆反如客。菽水数日欢,聊以慰离别。
贤哉吾双亲,叮咛朝复夕:勿为父母忧,努力创业绩。
事业倘有成,便是报家国。今我诵此言,抚膺深自责。
冬日与伟明启宇两兄登太白岩
万州城西有高崖,拔地千寻绝尘埃。崖畔老翁为我语,太白曾到此中来。
倚崖大醉山生色,佳话流传遍九垓。忠州游子成都客,来登此崖怀太白。
是时朔风舞漫漫,暮色苍苍天将黑。石磴垂垂上云中,危栏浮空动魂魄。
谁人绝壁凿栈道,藤萝倒挂雾缥缈。山泉潺潺天上来,以手掬之清且妙。
洞府晦暗忽碰头,三人相对拍手笑。流连不觉光阴逝,阍人早将山门闭。
赫然木扃对客横,天寒日暮归无计。俯看脚底万州城,华灯灿灿明而丽。
赤甲楼与伟明启宇两兄同赋
赤甲楼上风如旋,赤甲楼下水如烟。白帝孤城云相接,夔门赫然在眼前。
我来正是立冬日,枫叶欲红霜满天。脚踏滟滪万顷浪,身临瞿塘千丈渊。
雄奇山水手可触,赤甲白盐共比肩。此地由来称诗国,茫茫千古走圣贤。
少陵草堂瀼溪上,太白轻舟彩云间。愁听巴东三峡里,猿鸣三声泪涟涟。
移向赤甲楼中去,四壁琳琅尽彩笺。再三诵之兴未已,仿佛天籁动乾坤。
归来犹作赤甲想,走笔聊赋赤甲篇。
题《苦竹花》呈张季康先生《苦竹花》为张季康先生诗集
隐隐空山中,有花名苦竹。其香也淡然,其色不夺目。
未同日争光,难与风相逐。雨露非所思,立身殊局促。
悠悠春复秋,终老在幽谷。岂曰心志低,乃是远流俗。
云深绝尘埃,悲风动山麓。天籁时一鸣,平生愿已足。
复闻瑶台前,撩眼花簇簇。插上美人头,光彩照车毂。
可怜失根荄,回首忽污渎。
故人巴山兄自山东来渝为赋长歌
巴山画坛射雕手,握笔独向天涯走。南海苍茫岱岳高,海岳之间传名久。
一去匆匆十馀年,飘如孤云渺如烟。渝州乍见疑是梦,不信故人到眼前。
为我一笑解画囊,忽然满目生光芒。日照四海珠玉灿,波摇五湖烟霞长。
钟馗一怒拔剑起,魏武观海浪迤逦。翠竹挺出风露间,寒梅傲立霜雪里。
自云别后行路难,天南海北苦往还。风尘荏苒朝复暮,总胜沉沦在故关。
故关当年浮云蔽,欲留不能去无计。岂是游子忍离乡,梦闻杜鹃辄流涕。
我亦仰天出门来,异乡灯火独徘徊。篱下何止千般苦,终不愿返巴王台。
山城夜静月当头,请君同上酒家楼。举杯为君歌一曲,朝天门下水悠悠。
拟红豆曲
朝唱红豆曲,暮吟红豆诗。红豆云何尔,乃为寄相思。
昔我陷三峡,逢伊水之湄。怜我沈沦久,时来过竹篱。
跨涧采红叶,入云觅灵芝。风吹衣袂舞,恍若神女姿。
不觉心魄动,苦恨相见迟。对月吐心迹,相爱不复疑。
灯市携手去,贻我红豆衣。谓是多情者,此物最相宜。
无何狂风起,欲断连理枝。峡江不可住,仓皇赋别离。
孤身来关外,人海苦驱驰。回望巫山渺,中心忽如锥。
深宵无人处,抚衣辄泪滋。始悟当时语,多情有如斯。
而我独辗转,形影何所依。而我独咏叹,风尘何所期。
惟将此红豆,夙夕摩挲之。
雨中游晋祠
太原城头雨大作,疾风吹雨垂天幕。驱车大笑出城南,一路昏黑动心魄。
晋祠都在苍茫中,阶下汪汪成水泊。停车同向门前过,脱履清凉走赤脚。
风光澹荡一时奇,漫天烟水笼池阁。雨中秋色何萧疏,衰柳枯杨齐摇落。
庭中古柏独苍苍,如龙腾飞云相托。唐叔圣母望俨然,巍巍犹是旧庙廓。
想像教化蔚人文,三千年来传脉络。我家巴渝万里遥,瓮山胜迹曾有约。
岂因天变即相违,冲雨踏波神自若。侪辈生性远圣贤,何况圣贤亦寂寞。
不如临风一曲歌,飘然来去若野鹤。人生难免雨复风,遇宠不惊辱不谔。
回看晋祠雨正狂,请从此中识真乐。
大刀行
寇氛东来何猖獗,神州陆沉天柱折。一夕烽火遍地燃,映红卢沟桥上月。
雄狮怒吼气如山,百万义军出边关。慷慨高歌大刀曲,不灭倭寇誓不还。
旌旗猎猎日色微,台儿庄上战火飞。枪炮齐鸣风云变,鬼哭狼嚎势可危。
家园转眼成焦土,尸骸枕籍讵可睹。男儿裂眦仰天号,横刀顿作冲冠怒。
为国尽忠掏肝肺,阵前挺出敢死队。三尺刀锋闪寒光,要劈鬼子头颅碎。
队长姓李名宗岱,家本山东烟台外。十九学得武艺成,北方军校少壮派。
是时风静天渐黑,奇兵未许鬼神测。忽如猛虎下山来,大刀翻飞齐杀贼。
宗岱举刀独高呼,宁死不做亡国奴。左砍右劈入敌阵,刀光闪处血模糊。
中有一倭剑出鞘,八格牙鲁哇哇叫。两刃交锋斫有声,生死瞬间信难料。
勇士腾起作鹰姿,淩空舞刀似电驰。一声咔嚓魂已断,污血飞溅湿戎衣。
归罢无暇论战功,又闻村前炮声隆。大刀未磨甲未解,重上战场挫敌锋。
天际漫漫走黄埃,敌弹隔阵忽飞来。一目中弹穿耳出,肝脑涂地何壮哉。
壮哉大难竟不死,辗转救治三千里。陪都新闻传纷纷,独目虎将名遐迩。
丈夫所思在战场,岂甘伤残久卧床。起望中原烽烟远,壁上大刀夜生芒。
挥毫疾书坚请战,独目犹堪赴国难。报仇雪恨死不辞,何况手足尚强健。
库部恤金八百两,分文不受充军饷。临行击楫誓中流,大刀一曲再三唱。
沙场重到战犹烈,阵前白骨纷如雪。八年圣战不寻常,河山寸寸皆是血。
壮士百战终凯旋,解甲结庐字水边。六十馀年如一梦,梦中大刀犹蹁跹。
英雄老去人不识,小巷深处独栖息。惟有年年胜利日,倚杖犹能话往昔。
我仰英名如传奇,何幸一瞻松鹤姿。头上点点弹痕在,想见当年血战时。
为我重唱大刀歌,忽如黄河乍扬波。豪气不减出征日,令我慨然泪滂沱。
重庆大轰炸
巴山千仞向天横,巴水九折浪澎澎。山水交辉生灵气,涌出堂堂重庆城。
重庆自古称胜地,物阜风淳人重义。夜雨秋池催诗情,艳阳春风满商肆。
朝天门上俯两江,征帆片片下瞿塘。月照高楼云影远,风吹深院火锅香。
一夕烟尘漫天来,千山万水忽成灾。莽莽神州走倭寇,率土分崩究可哀。
满朝衣冠尽西迁,陪都仓皇聚群贤。民族存亡系于此,砥柱巍然欲擎天。
号令三军共生死,国旗高扬悲歌起。忍看危局沉沦中,要挽狂澜险恶里。
倭儿踏血陷夷陵,战刀西指杀气腾。必灭陪都而后快,遂教长空飞铁鹰。
铁鹰蔽空来复去,一时炸弹倾如雨。浓烟腾空走雷霆,烈火遍地殊可惧。
火中焉能辩街衢,满城血光照废墟。夜来处处闻号哭,国破家亡痛有馀。
触目尸骸相撑拄,残肢横斜道路堵。多少平民弹下亡,骨肉顷刻化为土。
试向朝天门下过,狼籍一片可奈何。两岸茫茫成火海,大江滔滔涌血波。
从此肆虐连日夜,火球毒弹淩空泻。无助最是城中人,每闻警报即惊诧。
防空洞中灯如豆,万民仓卒此中走。父老至今记犹新,呜呼痛哉校场口。
是日敌机忒狠毒,白昼狂炸暮相续。洞中窒息人逾千,可怜隧道成地狱。
惨状历历举世悲,想像临难肝胆摧。痛哭狂呼苦挣扎,老幼相拥尸成堆。
三百年来无此劫,此时江水尽呜咽。国仇世世不能忘,志士誓以血还血。
不怕恶魔逞凶狂,抗战精神炸逾强。远征军向丛林去,飞虎队从太空翔。
赴汤蹈火死不辞,河山重光会有时。八年血战惊天地,终见敌酋举降旗。
灰飞烟灭六十年,华夏崛起定乾坤。大厦摩天光闪烁,欢歌动地舞翩跹。
惟有国耻心骨铭,痛史传与后人评。夜深风吹校场口,犹似当年警笛鸣。
夜读先父遗笔痛不能已挥泪赋此
吾父归九原,荒碑掩黄土。孤坟千里遥,相隔如远古。
今夜北风寒,灯下翻旧簿。遗像望俨然,悲哉伤肺腑。
如闻呼儿声,哀哀一何苦。忆父沉疴时,倚床气若缕。
朝暮盼我归,归期屈指数。援笔不成书,战抖失横竖。
我为稻粱谋,羁羽重庆府。及至还故家,相顾不能语。
思之痛何如,事往焉可补。掩卷起悲鸣,不觉泪如雨。
忆昔
忆昔离家时,庭前别父母。白发双倚门,苍苍如老树。
相对久黯然,欲语不能语。那堪已暮年,犹嘱避风雨。
目送儿远行,用心一何苦。而今离家时,庭前景如故。
倚门少一人,老母影踽踽。感此泪泫然,忽焉心如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