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己

庭际新移松竹

唐代齐己

三茎瘦竹两株松,瑟瑟翛翛韵且同。抱节乍离新涧雪,

盘根远别旧林风。岁寒相倚无尘地,荫影分明有月中。

更待阳和信催促,碧梢青杪看凌空。

寄吴拾遗

唐代齐己

新竹将谁搉重轻,皎然评里见权衡。非无苦到难搜处,合有清垂不朽名。

疏雨晚冲莲叶响,乱蝉凉抱桧梢鸣。野桥闲背残阳立,翻忆苏卿送子卿。

寄洛下王彝训先辈二首 其一

唐代齐己

贾岛存正始,王维留格言。千篇千古在,一咏一惊魂。

离别无他寄,相思共此门。阳春堪永恨,郢路转尘昏。

忆东林因送二生归

唐代齐己

好向东林度此生,半天山脚寺门平。红霞嶂底潺潺色,

清夜房前瑟瑟声。偶别十年成瞬息,欲来千里阻刀兵。

可怜二子同归兴,南国烟花路好行。

友人寒夜所寄

唐代齐己

通宵亦孤坐,但念旧峰云。白日还如此,清闲本共君。

二毛凋一半,百岁去三分。早晚寻流水,同归麋鹿群。

渔父

唐代齐己

夜钓洞庭月,朝醉巴陵市。却归君山下,鱼龙窟边睡。

生涯在何处,白浪千万里。曾笑楚臣迷,苍黄汨罗水。

寄西川惠光大师昙域

唐代齐己

禅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

寄勉二三子

唐代齐己

不见二三子,悠然吴楚间。尽应生白发,几个在青山。

□□□□□,□□莫放闲。君闻国风否,千载咏关关。

寄匡阜诸公二首

唐代齐己

松头柏顶碧森森,虚槛寒吹夏景深。静社可追长往迹,

白莲难问久修心。山围四面才容寺,月到中宵始满林。

争学忘言住幽胜,吾师遗集尽清吟。

峰前林下东西寺,地角天涯来往僧。泉月净流闲世界,

杉松深锁尽香灯。争无大士重修社,合有诸贤更服膺。

曾寄邻房挂瓶锡,雨闻岩溜解春冰。

乱后江西过孙鲂旧居因寄

唐代齐己

旧游重到倍悲凉,吟忆同人倚寺墙。何处暮蝉喧逆旅,

此中山鸟噪垂杨。寰区有主权兵器,风月无人掌桂香。

欲寄此心空北望,塞鸿天末失归行。

闻落叶

唐代齐己

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

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酬尚颜

唐代齐己

取尽风骚妙,名高身倍闲。久离王者阙,欲向祖师山。

幕府秋招去,溪邻日望还。伊余岂酬敌,来往踏苔斑。

夏云曲

唐代齐己

红嵯峨,烁晚波,乖龙慵卧旱鬼多。爞爞万里压天堑,

飏雷电光空闪闪。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

男巫女觋更走魂,焚香祝天天不闻。天若闻,

必能使尔为润泽,洗埃氛。而又变之成五色,捧日轮,

将以表唐尧虞舜之明君。

谢徽上人见惠二龙障子,以短歌酬之

唐代齐己

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近有五羊徽上人,

闲工小笔得意新。画龙不夸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

送相里秀才赴举

唐代齐己

两上东堂不见春,文明重去有谁亲。曾逢少海尊前客,

旧是神仙会里人。已遂风云催化羽,却将雷电助烧鳞。

明年自此登龙后,回首荆门一路尘。

送谭三藏入京

唐代齐己

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持咒力须资运祚,

度人心要似虚空。东周路踏红尘里,北极门瞻紫气中。

好进梵文沾帝泽,却归天策继真风。

答长沙丁秀才书

唐代齐己

月月便车奔帝阙,年年贡士过荆台。

如何三度槐花落,未见故人携卷来。

夜次湘阴

唐代齐己

风涛出洞庭,帆影入澄清。何处惊鸿起,孤舟趁月行。

时难多战地,野阔绝春耕。骨肉知存否,林园近郡城。

湖西逸人

唐代齐己

老隐洞庭西,渔樵共一溪。琴前孤鹤影,石上远僧题。

橘柚园林熟,蒹葭径路迷。君能许邻并,分药劚春畦。

怀华顶道人

唐代齐己

华顶星边出,真宜上士家。无人触床榻,满屋贮烟霞。

坐卧临天井,晴明见海涯。禅馀石桥去,屐齿印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