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观潮 其四

宋代黄裳

十州基址难沦没,二浙源流且溯洄。秋信最宜吴地看,雪峰飞向越溪来。

题卧陶轩

宋代黄裳

不为形役心方纵,乘化悠悠岂须控。归去来兮归自公,北窗高卧南来风。

吹我飘飘骨毛耸,恐是洪涛浸清梦。

八月仙槎偶相送,寥廓孤飞与谁共。天机不逐纤尘动,折腰五斗非君俸。

静挂山图探遥趣,閒眄庭柯荐幽哢。君置弦徽贻我声,我遗耳目知君情。

相知之流乐如是,五柳鸣蜩谩如沸。

送胡君游洛

宋代黄裳

得丧纷纷转群欲,谁及爱嵩三十六。有客忽自东南来,已为湖山饱双目。

逸兴不住皇州春,天津桥南酒初熟。长念花王司马坂,洛阳今寓谁家馆。

已闻香信满东风,嫔御相从水光畔。芳容须向盛时吟,昔也醉翁长恨晚。

谷雨且老黄鹂声,急上征鞍望瀍涧。送行诗句无纤尘,自有交游在霄汉。

藜苋肠中何所须,但愧银钩落香翰。看花知遗生,看山知养神。

妖奇怪丽九十种,未失东风助培壅。三十六峰元气清,独插太虚无古今。

夫人陈氏挽辞 其三

宋代黄裳

北堂旁立两青衫,六十春风惬笑谈。追远亭前思不见,怨随霜露满山南。

送公济朝议守长乐 其三

宋代黄裳

三山胜概烟云外,万户清酤鼓乐中。待看使君游刃处,始誇濒海有天宫。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一 五祖

宋代黄裳

情种俱收入混成,还并四事得无生。字虽不识人休笑,壁上留题已可惊。

东山三题 其一 观莲亭

宋代黄裳

青泥藏化育,红粉看芬芳。照水有馀态,乘风无限香。

晚来花独盛,暑后雨声凉。不著故不染,走盘珠自忙。

陈达野母氏恭人挽辞 其二

宋代黄裳

眼明身健莫扶持,遽向华堂看綵衣。已共月明无认处,孝思休踊盖棺时。

白莲阁

宋代黄裳

白莲池上阁峥嵘,万朵西风满社清。已寓涟漪呈皓质,何妨污潦得浮生。

罗抨翠盖秋阳盛,玉琢香腮晓鉴明。空色从来无辨处,此诗非独为花成。

琴轩

宋代黄裳

声音求我皆邪道,有琴可听非深造。无弦弦上声无声,世间此曲今何人。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二

宋代黄裳

密霰俄传信,痴云预作媒。瑶池方潋滟,玉凤更毰毸。

东山三题 其三 悟桃轩

宋代黄裳

中无城市埃,下有桃溪源。灼灼发独见,冥冥从混元。

俄忽遂出世,喜跃聊开樽。且共众人看,迷悟休复论。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一

宋代黄裳

瑞意才含蓄,轻花即剪裁。清寒穿箔去,丰兆破烟来。

答仲时高轩小酌之什

宋代黄裳

韩公浩浩乐文字,乃笑红裙醉豪子。张侯切切务高洁,亦鄙双鬟献回雪。

东野先生穷且愁,蚯蚓窍中煎百忧。北舍主人贫亦欢,典衣取酒更未阑。

悲愁伤气岂足尚,拣择害道非所安。空色皆无适相遇,衮衮百年谁自苦。

太平功业时可为,万丈虹蜺不须吐。一源湛湛吾忘情,四人毁誉浮沤生。

长乐閒赋 其二

宋代黄裳

二百馀人领此州,去思谁更有碑楼。浮名浮利果何在,潮去潮来空自流。

照万事时惟是道,赏三山处最宜秋。使君籍上寻同姓,只许旌旄独自游。

送公济朝议守长乐 其一

宋代黄裳

翁子归来第八人,越王家国再逢春。悠悠千骑溪南路,今日荣誇到剑津。

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 其三

宋代黄裳

三峰峭拔如武夷,秀气入草根干丰。秋堂一笑诗相共,竹杖未化谁知翁。

非特鹰爪致我啜,芋栗亦慰肠中空。

脩鱼上钓开酒瓮,但欲醉我君宁同。须饮一斗寄混沌,吹使自觉桃源风,此言当践非相笼。

百岁岂能空自窘,万顷汪汪同一本。

戏寄南华翁 其三

宋代黄裳

始闻佳耦得韩娘,百里恩新绶与章。月欲笼人笼未得,先生犹治鲁山忙。

会江晦叔游湖山

宋代黄裳

相随山水里徘徊,兴未阑时慎勿催。

草草行厨随步去,匆匆渔艇趁船来。每逢佳景还含思,偶造幽轩更把杯。

况是同归无世味,何须旁立有莲腮。荻湾桃坞犹留客,不觉银瓶又耻罍。

送仲时南归

宋代黄裳

壮志九年人事足,奇书千卷客囊空。穷通自在身谋外,取舍谁堪士论中。

休叹盐车千里骥,且誇天汉一帆风。忙拖双履云边兴,更与何人作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