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大全 咏怀二首

咏怀二首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正文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司马相如安居茂陵,绿草蓬蓬垂入石井。

一边弹琴一边看卓文君,只见春风拂动她的鬓影。

可叹梁孝王和汉武帝,把他看得像断梗一样弃置不用。

死后只留下一卷文书,武帝却照着行封禅礼登上泰山顶。

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

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

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

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4

2、朱世英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4-996

3、冯浩非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20

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怀:怀居,留恋安逸。茂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后来汉武帝刘彻墓葬在此。

文君: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妻子。

梁王:梁孝王刘武,为汉景帝同母弟弟。断梗:折断的苇梗。

一筒书:一卷书。金泥:水银和金子搅拌用于涂封封口。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

著书:一作“看书”。

讵:岂,怎。南山期:指寿高如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幅巾:裹头的绸巾。苦檗:也就是“黄蘖”、“黄柏”,落叶乔木,果实色黄,味苦,可作染料用。

自宜:一作“相宜”。

译文

译文

司马相如安居茂陵,绿草蓬蓬垂入石井。

一边弹琴一边看卓文君,只见春风拂动她的鬓影。

可叹梁孝王和汉武帝,把他看得像断梗一样弃置不用。

死后只留下一卷文书,武帝却照着行封禅礼登上泰山顶。

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

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

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

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

注释

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他曾经事汉景帝刘启,为武骑常侍。因病罢免。后因《子虚赋》为汉武帝赏识,用为孝文园令,后因病居茂陵。怀:怀居,留恋安逸。茂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后来汉武帝刘彻墓葬在此。文君: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妻子。

梁王:梁孝王刘武,为汉景帝同母弟弟。

断梗:折断的苇梗。

一筒书:一卷书。

金泥:水银和金子搅拌用于涂封封口。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

著书:一作“看书”。

讵(jù):岂,怎。南山期:指寿高如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幅巾:裹头的绸巾。

苦檗(bò):也就是“黄蘖”、“黄柏”,落叶乔木,果实色黄,味苦,可作染料用。

自宜:一作“相宜”。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4

2、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4-996

3、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20

创作背景

  李贺因不得举进士,赋闲在昌谷家中,尽管家乡山水清幽,又能享受天伦之乐,却难以排遣苦闷的情怀,因写此组诗。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批注》中对《咏怀二首》的写作缘起是这样说的:“此二作不得举进士归昌谷后,叹授奉礼郎之微官,前者言去奉礼,后者言在昌谷。”

参考资料:

1、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4-996



※ "咏怀二首"的意思解释、咏怀二首是什么意思由文学生文学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