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孺登

与元微之书

唐代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日暮天无云

唐代熊孺登

杳杳复苍然,无云日暮天。象分青气外,景尽赤霄前。

渐吐星河色,遥生水木烟。从容难附丽,顾步欲澄鲜。

但见收三素,何能测上玄。应非暂呈瑞,不许出山川。

新成小亭月夜

唐代熊孺登

已被月知处,斩新风到来。无人伴幽境,多取木兰栽。

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

唐代熊孺登

更添十岁应为相,岁酒从今把未休。

闻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凤池头。

寒食野望

唐代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

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

唐代熊孺登

水生风熟布帆新,只见公程不见春。

应被百花撩乱笑,比来天地一闲人。

曲池陪宴即事上窦中丞

唐代熊孺登

水自山阿绕坐来,珊瑚台上木绵开。

欲知举目无情罚,一片花流酒一杯。

赠侯山人

唐代熊孺登

一见清容惬素闻,有人传是紫阳君。

来时玉女裁春服,剪破湘山几片云。

董监庙

唐代熊孺登

仁杰淫祠废欲无,枯枫老栎两三株。

神乌惯得商人食,飞趁征帆过蠡湖。

题逍遥楼伤故韦大夫

唐代熊孺登

利及生人无更为,落花流水旧城池。

逍遥楼上雕龙字,便是羊公堕泪碑。

戏赠费冠卿

唐代熊孺登

但恐红尘虚白首,宁论蹇逸分先后。

莫占莺花笑寂寥,长安春色年年有。

与左兴宗湓城别

唐代熊孺登

江逢九派人将别,猿到三声月为秋。

不知相见更何日,此夜少年堪白头。

八月十五夜卧疾

唐代熊孺登

一年只有今宵月,尽上江楼独病眠。

寂寞竹窗闲不闭,夜深斜影到床前。

至日荷李常侍过郊居

唐代熊孺登

贱子守柴荆,谁人记姓名。风云千骑降,草木一阳生。

礼异江河动,欢殊里巷惊。称觞容侍坐,看竹许同行。

遇觉沧溟浅,恩疑太岳轻。尽搜天地物,无谕此时情。

寄安南马中丞

唐代熊孺登

龙韬能致虎符分,万里霜台压瘴云。

蕃客不须愁海路,波神今伏马将军。

甘子堂陪宴上韦大夫

唐代熊孺登

武陵楼上春长早,甘子堂前花落迟。

楚乐怪来声竞起,新歌尽是大夫词。

奉和兴元郑相公早春送杨侍郎

唐代熊孺登

征鞍欲上醉还留,南浦春生百草头。

丞相新裁别离曲,声声飞出旧梁州。

送舍弟孺复往庐山

唐代熊孺登

能骑竹马辨西东,未省烟花暂不同。

第一早归春欲尽,庐山好看过湖风。

野别留少微上人

唐代熊孺登

若为相见还分散,翻觉浮云亦不闲。

何处留师暂且住,家贫唯有坐中山。

经古墓

唐代熊孺登

碑折松枯山火烧,夜台从闭不曾朝。

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