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慈

游慈云二首

宋代陈著

今夕是何夕,相携踏雪乾。

弟兄清浊酒,僧俗素荤盘。

邂逅半年事,笑谈终日欢。

欲归归未得,恋月靠阑干。

夏五再游慈云

宋代陈著

青山屏绕碧溪湾,不是閒身欲到难。

好容易招才隔水,先茔在望莫凭阑。

三杯便是人閒福,半榻聊分物外安。

扶醉有儿归路稳,不妨风露旧南冠。

乙酉正月二十日游慈云三首

宋代陈著

溪自是溪山自山,溪山不与我人閒。

古往今来只如此,看尽人閒忙无閒。

游慈云分韵得是字

宋代陈著

僧关可人心,况此晴色美。

蹈藓滑路多,访菊香处是。

引饮吞山光,清啸落松子。

我有即事诗,就扫石壁纪。

乙酉正月二十日游慈云三首

宋代陈著

人生此会能几回,坐上有客皆怀开。

更听阳关三叠曲,何日复遇此翁来。

游慈云二首

宋代陈著

有分醉慈云,相留气味真。

榧香千丈雪,笋隽万年春。

此会不多见,如今能几人。

胡为弗回首,三笑亦风尘。

游慈云

宋代陈著

晓日烘晴一白晞,青蛙踏滑叩禅扉。

千山流水溪声活,二麦涵滋野色肥。

僵卧不妨晴又出,兴来谁肯夜空归。

弟兄欢笑儿扶醉,满袖新诗下翠微。

游慈云似龄叟

宋代陈著

我来景照堂,主人一笑领。

蔬筍充我饥,芎朮疗我病。

坐久不知晚,留以夜榻并。

世事方东流,人情入西暝。

兹逢岂假合,如形有随影。

不言自相知,无味足隽永。

潜远意悠悠。披仰心炯炯。

顾我为何人,古今两照映。

余言不可写,手拍阑干猛,

云飞风满山,万动归一静。

正月二日游慈云为龄叟作

宋代陈著

丹霞前,慈云顶,

两壁相看苍铁冷。春风秋月一逢迎,

菜碗茶瓯拍香鼎。有时话到有处无,

有时瞑到入禅定。本来僧俗不相干,

气味投时堪隽永。九年卓锡兴百废,

谁与挽之欲去猛。我年今已七十六,

师五十二亦多病。人生契合是因缘,

临老相分重凄哽。东湖水宽万顷烟,

风波簸弄羲娥影。西山有寺古佛境,

啼鸟落花云水静。师亦两下如何领。

游慈恩寺登雁塔次顾亚蘧韵二首 其二

清代夏孙桐

似掌秦川辨广轮,淩风郁抱一为伸。西驰欲逐虞渊日,东去真扬沧海尘。

题碣茫茫千佛梦,看花草草再来身。瑶池咫尺停鸾驭,好护郊原万树春。

游慈恩寺登雁塔次顾亚蘧韵二首

清代夏孙桐

跨穹危磴出林端,回首青门夕照残。大地风悲殊未息,长安日近且相宽。

哀鸣到处怜鸿泽,羁旅经年感虱官。百二山河空阅世,却看直北路漫漫。

晚游慈恩寺

唐代刘得仁

寺去幽居近,每来因采薇。伴僧行不困,临水语忘归。

磬动青林晚,人惊白鹭飞。堪嗟浮俗事,皆与道相违。

夏日游慈恩寺

唐代刘得仁

何处消长日,慈恩精舍频。僧高容野客,树密绝嚣尘。

闲上凌虚塔,相逢避暑人。却愁归去路,马迹并车轮。

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

唐代赵嘏

竹外池塘烟雨收,送春无伴亦迟留。秦城马上半年客,

潘鬓水边今日愁。气变晚云红映阙,风含高树碧遮楼。

杏园花落游人尽,独为圭峰一举头。

春日游慈恩寺

唐代姚合

年长归何处,青山未有家。赏春无酒饮,多看寺中花。

同王非态宗伯游慈慧寺兼访愚庵上人

明代何吾驺

朝光閒接轸,乘兴即寻僧。杖隐疑为石,龛栖不断灯。

凭高观六海,谈远出三乘。證义都无著,因君得未曾。

游慈恩寺二首 其一

明代萧显

十年曾记此中游,今日重来未白头。杨柳柴门孤犬吠,桔槔蔬圃一泉流。

行携野酌随阴坐,醉听溪童隔水讴。城市绝怜丘壑地,不须更问五湖秋。

游慈恩寺二首 其二

明代萧显

海水周遭寺若浮,忽惊人世有沧洲。塔铃昼语诸天近,石藉凉生五月秋。

鹤避茶烟归别院,燕冲花雨度重楼。酒酣不尽登临兴,击节聊为马上讴。

候马北安门外游慈恩寺后园有感

明代李东阳

乱溪流水入荒塍,九曲湾头十丈藤。寻遍野亭无旧主,访回萧寺有遗僧。

苍苔断处看将合,老树栽时记未曾。莫怪疲僮淹送马,十年一到竟何能。

九日游慈恩寺叠前韵

明代李东阳

偶从农父问田塍,又向禅家话葛藤。久宦北南俱是客,频来宾主更谁僧。

行怜马上寻诗惯,坐忆湖边见月曾。到此暂抛尘土累,敢言清世独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