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性

瞻礼开师真像

宋代蔡襄

轻澜还故浔,坠轸无遗音。

好在池边竹,犹存虚直心。

往复二十年,每见唯清吟。

觉性既自如,世味随浮沈。

琅琅白云姿,怅望空山岑。

岂不悟至理,悲来难可任。

二月三日游风穴白云寺呈通判二首 其一

宋代葛胜仲

世传三穴起长风,此理诚难识所从。觉性未能参七祖,禅扃聊欲访千峰。

桃溪溯日红霞烂,麦陇酣春翠浪浓。簿领回回清兴少,乍寻岩壑愧尘容。

送清凉上人

唐代皎然

何意欲归山,道高由境胜。花空觉性了,月尽知心证。

永夜出禅吟,清猿自相应。

唐代孟郊

五月中夜息,饥蚊尚营营。但将膏血求,岂觉性命轻。

顾己宁自愧,饮人以偷生。愿为天下幮,一使夜景清。

题陈涉江画册 其四

清代黄彭年

陶潜宅里松犹在,岂识人间有永初。何必倪文寻法乳,拈毫不觉性情摅。

晚起偶成

明代王立道

晚起独悠然,云山满目前。常疑身是隐,早觉性通禅。

座引清心月,池分洗耳泉。故园翻似客,草色又经年。

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道教十四首 其三 真元妙用

元代李道纯

莫看无心与有心,无心争得悟天心。有心毕竟为心累,有无俱捐觉性纯。

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释教十三首 其九 真如觉性

元代李道纯

真性元来本自圆,如如不动照中天。光明莹彻无遮障,照破鸿蒙未判前。

沁园春 赠静庵口诀

元代李道纯

历劫元神,旦初祖气,太始元精。道三般至宝,同根并蒂,欲求端的,勿泥身形。息定神清,缘空气固,清静无为精自凝。丹头结,运阴阳符火,慢慢调停。尤当固济持盈。把铅汞银砂一处烹。四象合和,命基永固,三元辐辏,觉性虚灵。性命两全,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无变更。逍遥处,任遨游八极,自在纵横。

与萧远上人游少华山寄皇甫侍御

唐代李端

寻危兼采药,渡水又登山。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

渐看闾里远,自觉性情闲。回首知音在,因令怅望还。

偈颂七十六首 其四十五

宋代释子益

觉性海中,圆无不融。闻时富贵,见后贫穷。穷则变,变则通,草鞋狞似虎,拄杖活如龙。

曹溪参六祖赋得三十四韵

明代陈国英

不识朝华路,寻源一睇凝。香流溪口寂,云护宝林层。

龙象胎真气,山河应圣兴。我师诞岭南,觉性自圆成。

黄梅会七百,不羡六朝僧。一悟无相偈,衣钵遂亲承。

逍遥爰自来,飘笠作萝藤。远□身藏猎,知机鸟避鹰。

自解风幡义,演法道力胜。四山为坐具,兰若纷坡陵。

佛树台阴古,潭心海气蒸。亚仙檀樾主,高原尚棱棱。

功德天广大,诸魔静伏惩。果然下下者,别有上上能。

说法龙降钵,卓锡地泉升。金刚永不坏,流璃一鉴澄。

慈云荫下界,慧日无边明。击空波浪灭,一叶须弥凌。

不立文字教,顿入最上乘。三车希解脱,四道證无生。

天龙全依护,人鬼自凝丞。大千同普照,沙佛合齐登。

譬如彼茎草,能为丈六腾。迦叶智无量,瞿昙骨崚嶒。

古塔曾栖鹤,花龛萃百灵。琳宇耀金梵,宝幡绘吴绫。

天乐时闻响,传灯续相仍。如如元无极,世法漫损增。

五花终成果,今修得未曾。快瞻真面目,千年拳服膺。

时代虽云隔,檀经信有徵。迷川怀彼岸,大路准金绳。

兔角洵为幻,电光亦匪恒。待看野劫火,化作玉壶冰。

仙和尚坐脱

金朝赵沨

识得从来觉性圆,西归只履更翛然。永嘉稳步曹溪路,临济饱参黄檗禅。

桶底脱时无一物,机轮转处有三玄。火中留得一茎草,依旧光明烁大千。

题汪水云诗卷

宋代觉性

细读燕云吟,静听流水琴。

神游八极高而深,龙溪玉山犹谷响,

燕歌吴咏轰雷音。人中龙,

天外鹤。挟泰山,

擘华岳。醉吟不管天地窄,

尧桀谁能分善恶。云阁麟台一笑间,

招得赤松归碧落。

东七寺

宋代方信孺

慈度天王更觉华,苍龙东角梵王家。

普慈化乐成尘土,兴圣犹兼觉性夸。

释老六言十首 其九

宋代刘克庄

慧灯回照觉性,灵丹难活肉身。世无伶俐衲子,天有愚懵仙人。

又和后九首

宋代刘克庄

觉性灵明自若,本心利欲食之。

大观如梦如幻,小视坐忘坐驰。

又和二首

宋代黄庭坚

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

疏沟满莲塘,扫叶明竹迳。

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

心猿方睡起,一笑六窗静。

临终口号

明代薛瑄

土床羊褥纸屏风,睡觉东窗日影红。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惟觉性天通。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五

明代薛瑄

壮游归到洛阳居,环堵蓬茅得自如。外物不知轩冕贵,此心惟觉性天虚。

环中日月行无息,静里乾坤乐有馀。首尾诗成情可见,何须象罔索玄珠。